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画学谱用墨与用色.docx
文件大小:21.0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6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画学谱用墨与用色

水墨画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着色,且多青绿金粉,自王洽泼墨后,北苑继之,方有水墨“。可见国画中有1种单用水墨而不用颜色作画的形式,是从唐代中期开头的,这或许与1些唐代画家开头追求恬淡的画境与适于发挥水墨效果的纸张进展有关。在宣纸上调剂燥湿浓淡比在绢上方

便,用微妙的墨色变化,无论湿笔点染或干笔皴擦,适于表达画家的襟怀情致。象宋代的山水画家米芾、人物画家梁楷等,已经把水墨的效能,发挥到相当的高度。宋元以来,水墨画几乎占据首要位置,不断开拓着水艺术的领域,重彩画反而处于次要的位置。

水墨画始源于既为诗人又是画家的王维,托名为王维所作的《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即以水墨画作为表现自然最得心应手,又最抱负而高尚的形式。

水墨与颜色相比,可收到多姿多采的墨趣,其层次之多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颜色所难以奏效的,所以张彦远认为,:“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又说,”金故运墨而5色具,谓之得意;意在5色,则物象乖岁。因此前人“墨为诸色之母“

严格讲,既称水墨画,应是1点颜色也不着的山水,花鸟画,象米芾的山水和徐渭的花卉等,在古人的作品中,极为多见。但也有略施淡彩的中间画,人们也概称之为水墨画的。学习水墨画的重要性,极为明显,由于相对来说,设色在国画制作上.终归处属于关心的手段,很难想象,没有坚实的笔墨根本功.而单凭颜色会成为1个典型中国画家的。即使从事工笔重彩的画家,也应精深于笔墨之变化,在此根底上,追求颜色之变化,尤其在学习的步骤上,应以先彩而后墨逐步入手为宜。

墨分5色

国画传统上有墨分5色之说:“”运墨内5色具“。主要是说明墨的从浓到淡有5个色阶的差异。音乐的l、2、3、4、5、6、77音控节寻声,形成整个音域1样.这样才能浓淡清楚,画精彩调层次,不过墨的音符从靠水来调整罢了,古人过去对墨的5色,意见很不1致,现列表如下,供读者参考:

第1说

湿

第2说

宿

退

第3说

第4说

次浓

次淡 最淡

还有用墨,浓、湿、干、淡、白作为墨的大彩。5色是概数,是形容层次多的意思,所以不要拘于怎样分法,我们只要生疏到用墨由浓到淡要有墨色层次就行了。

墨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水的变化,墨的干湿度也就是水的干湿。所以画什么效果,当没有把握时,最好通过试纸试1下再画,这样实践久了,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为了把握墨法之变化,亦应试做各种浓淡干湿的练习,以对笔头的水份能够掌握自如。

下面介绍两种墨的练习,1种是极干到极湿的练习,如下表:

焦 干 润 湿

”焦”是最干的墨,笔含水份最少,是在笔头已经消逝了水份后仅能绘出的枯笔。“干“是有1定水份不再渗水。“湿“笔最饱和的水份,渗化水份最大。“润“半含水份,多属渲染的局部。除最浓的焦墨必需确定枯燥之外,不管深墨,淡墨,都可以有这4种水份的变化,比照着画,就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效果。

1种是湿笔分浓淡的练习,把块分5个深浅度,如下表:浓墨1般用来勾人物、山石的轮廓,点人的眼珠、山水的苦点、近的层次和提示画面等。淡墨使用的范围是关心主线,或者皴擦人面、树、石的立体转折,渲染阴阳关系及画远景等,烘染云气效果使用。

破墨

破墨之说,始于南北朝。是萧绎的《山水松石格》中提出的1种技法。破墨有两种功能:

是,用墨时有意画成不是整块外形,称为破墨〔如画破荷的叶子,雨中的山水,人物的衣帽〕。

是,把前1种效果加以破坏或转变原来的效果,产生1种的效果。破与立是辩证统1的关系,没有破也就没有立。1般讲,后1种破墨用量较多。“破“叶以是以浓破谈,但也可以是以淡破浓;叶可以是以线破墨,也可以是以墨破线。又如5种墨色浓淡的每次积叠也都是破,现在举5种不同破法的例

子:

王学仲[中国画学谱用墨与用色]

1、是破构图的方法:在草图上布置入平均时,时以用空白破1破;直的物体太多,用横的破1破;山峰之石假设大实,用云烟雾气破1破。

2、破线的方法:如衣纹上的3根平均线,可用两根相近者破1下;兰花两笔成凤眼后,再用第3笔直破凤眼。

3、破线法:如1根山石轮廓的线,用浓墨画得有些枯,可以用苔点破1

破,也可以在深线上局部破水,使原来的线变得生动1些。

4、破墨法:如画人物的头发局部,大块用墨后有些“肉“,局部加以深线,也就不“肉“;画大片叶子的墨,用深线1勾叶脉,也就起到破的效果。

5、色墨互破法:绿叶可以用墨线破,画墨线后又复设颜色便是用色破墨,俗称勾叶脉。又如墨点上点石青也是1种用色破墨法。

6、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