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很多人对前途悲观无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争论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贵重资料。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白费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淌,设色妍丽、明快、变化格外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爽。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味道,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唐代中心政权与遥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富强。
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大事。
构图均衡,人物主次清楚,形象生动,线条匀细直立,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很多汉族文人只得尽情于诗酒。
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风光。
吸取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消灭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呈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季节的街市景象。
构图承受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承受线描淡彩画法,并严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表达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争论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躲避现实、隐遁山林。
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立轴承受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构造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制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进展的奉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
绘
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熙是北宋宫廷画院的重要成员。熙宁元丰之际是他山水画创作最活泼的时期。他的山水画有娴熟的技巧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善画大幅作品,具有制造性,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追求和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和季节气候的细致变化,真实、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在山水画中制造美丽动人的意境。
《早春图》是郭熙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成功地画出了严冬刚刚过去,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土地转暖,旭日初升,阳光照耀在晨雾迷漫的山谷间,溪水在山间奔流,河流解冻,点缀渡船、渔夫和行旅的活动。画中布满生气。画家以多层次的墨色和圆润的卷云皴画出雾气升腾、阳光浮动曲折境蜒的山势,形象地表现出北方山野的初春风光。作品章法严谨,生动自然,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景,层次清楚,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点缀,却已鲜亮地传达出春临大地的信息。
郭熙的绘画主见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郭熙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林泉高致集》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看争论。文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体貌构造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觉察和塑造山水的美丽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画家应选取动人的风光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抱负和情趣的意境。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有助于画家从中受到启发,产生意境颖的构思。郭熙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严峻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有“所养扩大”,“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才能抑制作品中的诸种毛病。他对山水画的取景与构造、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关联,笔墨与颜色的运用等方面也都有具体论述。对山水画中的“三远”〔高
远、深远、平远〕和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青翠而如
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论述,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郭熙的绘画创作和理论主见显示宋代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尤其是他重视意境的制造更影响了后来山水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