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淮南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乡镇条件比较艰苦,你为什么要报名参加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
【答案】:乡镇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道桥梁和纽带,具有行政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双重职能。社会上有种形容乡镇工作的说法,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乡镇工作对上要向多个部门负责,任务繁杂,对下又要将所有上级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去。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熟悉乡镇的情况,对农民、农村和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民十分需要上级党委和政府对他们生产生活的指导和帮助。我在平时的生活中真切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期待,我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我的父老乡亲,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工作中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乡镇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但比起农民的情况不知要好多少倍。此外党和政府也在逐步改善乡镇的工作条件和人员的待遇。同时我认为自己还年轻,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中磨砺自己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在基层工作中要善于调节身心,因为客观条件永远无法满足主观的愿望。我们要从自身人手,适应环境,既来之则安之,学会忍耐也是最大的收获。总之,在乡镇工作中我们必须放下架子,与农民打成一片,做出一番成绩来,这样才不违我们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初衷。必须了解基层工作的性质。
【解析】本题是一道求职动机与岗位匹配类的面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岗位的动机和对乡镇工作的了解程度,以下是对该题及答案的详细解析:题干分析题干直接点明乡镇条件艰苦这一客观事实,询问考生选择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对乡镇工作的艰苦性有清晰认识,以及是否具备报考该岗位的坚定动机和相应的心理准备。答案分析对乡镇工作的认识层面:答案开篇强调乡镇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关键纽带,兼具行政管理与服务群众的双重职能,引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阐述乡镇工作对上负责多部门、任务繁杂,对下要传达方针政策的特点。这体现了考生对乡镇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有深刻理解,能认识到乡镇工作在党和政府工作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个人情感与动机层面:表明自己生长在农村,熟悉乡镇情况且对“三农”有深厚感情,提及真切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期待,希望毕业后回乡服务乡亲、排忧解难。此表述显示出考生报考的动机并非盲目,而是源于对家乡和农民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这种源于内心的情感能支撑其在艰苦的乡镇工作环境中坚守。对艰苦条件的看法层面:指出工作中苦乐是相对的,乡镇条件虽艰苦但比农民情况要好,且党和政府在逐步改善乡镇工作条件和待遇。同时强调年轻的自己能在艰苦环境中磨砺自我,体现出考生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确的苦乐观,能够理性看待乡镇工作的艰苦,且有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意愿和决心。工作态度与适应能力层面:提出基层工作要善于调节身心,从自身入手适应环境,学会忍耐。这反映出考生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明白在乡镇工作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不如意,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来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工作目标与宗旨层面:结尾强调要放下架子与农民打成一片,做出成绩,不违背报考初衷,必须了解基层工作性质。这体现了考生对乡镇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宗旨意识,清楚乡镇工作需要深入群众,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谋福利。总体而言,该答案从多个方面全面且深入地回答了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原因,展现了考生对乡镇工作的正确认知、积极的态度、深厚的情感、适应能力和明确的工作目标,符合报考乡镇公务员所需的岗位匹配度和职业素养要求。
2、有两位老人出于善意,砍伐了小区七棵已经死亡的树木,却遭到了有关部门12万元的罚款,有人说,这种执法缺少善意,有人说这是很好的法制教育,请问你怎么看?
【答案】:对于这一事件,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我们需全面看待。一方面,老人出于善意砍伐已死亡树木,执法部门直接高额罚款看似缺少对老人善意初心的理解和体谅,可能会让公众觉得执法不够人性化。但另一方面,这也能视作一次法制教育。即便树木已死亡,砍伐行为也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罚款可让公众明白法律红线不可触碰,强化规则意识。在实际执法中,应做到法理情相统一。执法部门可先了解情况,给予教育警告,若情节严重再依法处理,兼顾法律威严与人文关怀。
【解析】两位老人出于善意砍伐了小区已经死亡的树木,却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处罚,引起了广大群众的热议。“人性化执法”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理念,已成为行政执法工作最热门的话题。“人性化执法”就是执法者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靠“人性化”管理,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处理好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地位的关系,依据合法的程序开展执法活动。在地方执法部门执法过程中,确实会存在执法僵化的现象,之所以不能将执法更完善、究其原因。第一,部分执法人员对于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