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山东省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邯郸市教育局发布通知:邯郸生源如无特殊情况,一律不许到邯郸市域以外的初高中就读,凡私自到外地就读的学生,一律不予办理学籍转移手续。对此规定,你怎么看?
【答案】:邯郸市教育局这一规定具有多方面意义。从积极角度看,它有助于保障市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减少优质生源过度外流,让更多学生能在本地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同时也利于本地初高中的稳定发展。然而,此规定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部分有特殊需求或具备特殊能力的学生可能无法到更适合自己的外地学校就读。此外,这一政策可能会引发一些家长的不满,增加社会舆论压力。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部门可进一步细化特殊情况的认定标准,确保政策既保障本地教育发展,又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应加大对本地学校的投入,提升教学质量,吸引更多学生留在本地。
【解析】邯郸市教育局领导为邯郸教育“鞠躬尽瘁”,想“挽留”生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用一纸禁令来阻止学生异地就读的方式是本末倒置。同时,邯郸市教育局的“紧急通知”,也在更大程度上,映衬的是当下教育的失衡与无序。众所周知,选择一所称心如意的学校是学生的权利,只要自己所考的分数达到要报学校的标准,且对方愿意接收,学生去哪里读书都不是问题,邯郸教育局的做法,对那些有能力、有意愿去外地名校就读的家庭来说,很不公平也,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再者,只想着用“不予办理学籍转移手续”的行政手段把学生限制住,却对名校的各种违规招生听之任之,充其量只是一种教育政绩下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没有丝毫关系。由此可见,邯郸教育局以“防止学生来回无序流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由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教育主管部门要想遏制“超级中学”,对无序的招生进行规范,让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应该是统一步骤下的整体协调,而不是宽严不一、标准随意的公平与均衡。一方面,省内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有意愿对学生跨地市流动进行规范;另一方面省教育主管部门要出面协调全省一盘棋,避免各吹各的号,形成有的地方放任不管、有的地方严厉整肃的局面。同时各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将问题的关注点放在提高本地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环境,相信生源也会随之而来,也就不用大费周章的利用规范招生而出台“霸王规定”了。
2、中国农民与美国摄制组关于柿子的故事。
【答案】: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多方面的。(1)沟通中观念的冲突会极大影响沟通效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遇到的人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人们的观念也不尽相同,要实现有效沟通,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充分说明意图是沟通的首要保证,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农民与摄制组在最初没有对工作的具体目的进行明确的表述才产生了最后的误解和分歧。(2)我国农民的商品意识还有待提高。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一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有了巨大的飞跃。但农村、农民,特别是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意识还严重不足。农民对于商品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商品最初的使用价值上,对于商品的附加价值认识很少。(3)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通过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板报或采取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宣传市场经济知识,使他们逐渐掌握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则,增强商品经济观念,逐步树立市场意识;要通过对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典型的树立、扶持,以激励广大农民群众向他们学习脱贫致富实用技术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促使其市场经济意识尽快形成。
【解析】这道题以中国农民与美国摄制组关于柿子的故事为题干,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对故事所反映出的沟通、经济观念等方面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以及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的能力。沟通层面故事体现出沟通中观念冲突对沟通效果的显著影响。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里,人员来自不同地域且知识背景各异,观念存在差异,实现有效沟通存在一定困难。故事中的农民与摄制组最初未明确表述工作具体目的,导致产生误解和分歧。这提示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说明意图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首要保证,要注重与不同背景人员进行清晰、明确的信息传达,避免因沟通不畅引发工作失误。经济观念层面故事反映出我国农民商品意识有待提高。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取得巨大发展,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有了很大飞跃,但农村尤其是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意识仍严重不足。农民对商品的认识多停留在使用价值层面,对附加价值认识较少。这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观念短板,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解决措施层面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墙报、板报等渠道,或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宣传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