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辽阳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现在城市外来人口很多,城市压力很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案】:解放以后,由于国家对户籍的限制,人口流动很小,人们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原籍故土,这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管理,适合于解放初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人们流动的愿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走人城市,开始他们新的生活。城市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必然造成城市压力的增大。社会治安水平整体下降,刑事案件增多等一系列的问题应运而生。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会走进城市。这是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城市也应借此机会加强管理,不断改进,使城市得以更快更好地发展答题思路是:分析产生的原因,辩证看待问题,结合自身的角度。题目本身一目了然,背后体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高答题视角很必要
【解析】本题聚焦于城市外来人口增多导致城市压力增大这一现象,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破题点在于全面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思路。产生原因经济发展驱动: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丰富的发展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促使他们向城市转移,这是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必然过程。辩证看待影响积极影响:外来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填补了城市一些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空缺,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繁荣。消极影响: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导致城市压力增大,如社会治安水平整体下降、刑事案件增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思路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应借此机会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外来人口权益:关注农民工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过度集中。本题背后体现了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乡结构调整和人口流动问题,考生在答题时应提高视角,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2、随着快速发展的手机和互联网,微信朋友圈日渐流行,甚至于很多人在吃饭等时候也在刷朋友圈。对此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微信朋友圈借助手机和互联网发展而日渐流行,甚至很多人吃饭时也在刷,这一现象需全面看待。其积极意义明显,一方面,朋友圈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分享日常的平台,加深了朋友之间的联系与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也为信息传播和商业活动提供了新渠道,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过度沉迷刷朋友圈也存在问题。它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导致现实社交互动减少,影响人际关系质量。此外,虚假信息、广告泛滥也会干扰正常生活。对此,我们应合理使用朋友圈,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保持现实与虚拟社交的平衡。
【解析】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生厌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朋友圈已成为人们的日常刚需,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即时交流工具,无法否认,朋友圈作用巨大。一方面它搭建起一个情感交流平台,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深处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成为可能,社会日益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人与人的距离拉大,孤独感增加,迫切需要来自“熟人”的慰藉。点赞、评论、发感想,看看朋友们的回复,朋友圈的此些功能满足了人们的交流需要。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交工具,它也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社会热点、心灵鸡汤、养生宝典、旅游攻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日益开放的朋友圈就如电子版的百科全书,可以满足看官各种阅读需要。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硬币存在两面,朋友圈也是如此。第一,朋友圈提供的信息容易“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各种资讯被切割成无数个细小的片断,让完整的表达、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对于人们完整了解信息、全面认知社会不太可靠。朋友圈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晒生活”、“狂吐槽”,各种零碎的帖子容易不分场合进行推送,打乱原本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第二,如“脸谱”(Facebook)和“推特”(Twitter)这些社交软件一样,朋友圈容易让人上瘾,占据生活中与亲人、朋友、恋人等交流沟通的时间,久而久之,会使感情淡化或疏远,不利于日常生活。第三,虽然信息丰富,但朋友圈存在同质化的风险,容易束缚人们的思维方式,造成跟风现象,影响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