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承德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你是一名交警,一名身穿警服的地铁警察将车停在了地铁口的人行道上,你让他把车开走,他不听,执意不肯将车移走,还出言不逊,声称“有本事你就把车开走”。此时,你怎么处理?
【答案】:维护市区的交通秩序是交警的职责,对于破坏交通秩序的行为,我一定会秉公处理,不会因为违规者特殊的身份而放松对他的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第一,坚定立场,坚决履行作为交警的职责,行使权力,不惧怕违规者的警察身份。第二,文明执法,礼貌地向其说明在地铁口停车属于违规行为,劝他立即将车开走。一方面,此违规行为会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说明他可能面临的处罚;另一方面,劝说其作为警察,代表的是政府和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有特权思想、无视法规的威严。而且目前随着网络等科技手段的发展,我们执法者无时无刻不处在媒体和广大民众的监督之中,如果被曝光,对自己的发展和单位都会造成恶劣影响。第三,如果其执意不配合执法,我会坚决行使执法权,记录其姓名、单位等个人信息,对其进行处罚,采取抄牌甚至拖车处理。第四,在请示领导后向其所在单位反映情况。同作为执法部门,出现此种情况会严重破坏政府机关的形象,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其所在单位应该对其进行教育,让其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解析】这是一道公务员面试中考察应变能力与执法原则的题目,关键在于处理特殊身份违规者时,既要坚守执法公正,又要有效解决问题,维护执法权威和政府形象。破题点分析-本题的核心矛盾是身为地铁警察的违规者不配合交警执法且态度恶劣。破题点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展现公平公正,不被对方特殊身份影响,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体现作为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的职责意识,以及文明执法、依规处理的工作态度。答案解析1.表明立场:强调维护市区交通秩序是交警职责,要秉公处理、公平公正执法,明确不被违规者特殊身份左右,凸显执法的坚定性和原则性,展现正确的执法理念。2.文明劝说:-礼貌地向违规者说明其停车行为属于违规,从造成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以及可能面临的处罚等方面,以理服人,让其了解违规后果。-从违规者警察身份出发,强调其应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有特权思想,考虑到执法者受媒体和民众监督,若被曝光会有恶劣影响,从职业道德和社会影响角度进行劝说,增加说服力。3.严格执法:若劝说无效,违规者执意不配合,坚决行使执法权,记录个人信息,进行处罚,采取抄牌甚至拖车等措施,体现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交通法规的有效执行。4.后续处理:请示领导后向其所在单位反映情况,认识到这种行为对政府机关形象和公信力的破坏,期望其所在单位对其进行教育,从制度层面和单位管理角度进一步解决问题,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总结答案全面展现了应对此类问题的合理流程,从表明立场到文明劝说,再到严格执法和后续处理,层次清晰,既体现了执法的公正公平,又注重方式方法,符合公务员在执法场景中的角色要求和处理问题的规范。
2、面试热点: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热点背景】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模拟题】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讲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对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源自《后汉书·虞诩传》,原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说的是立志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行事不躲避风险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广大高校毕业生正值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富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立志高远、不畏艰难,才能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不经风雨,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困难挑战往往是人生的“磨刀石”。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挑战越多,克服挑战后练就的本领就越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期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挫折、摔打、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不论是刚出校门就参与到西部建设的志愿者,还是投身于边远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的第一书记,他们不畏难、不服输,磨练真本领、挑起重担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为各地区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青年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明晰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青春在为单位、为集体、为人民中闪耀光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