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化学检验员(中级)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1.滴定度是与用每mL标准溶液相当的()表示的浓度。
A、被测物的体积
B、被测物的克数
C、标准液的克数
D、溶质的克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滴定度的定义是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A选项每mL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物的体积不是滴定度;C选项每mL标准溶液相当的标准液的克数表述错误;D选项每mL标准溶液相当的溶质的克数不准确,这里强调的是被测物。所以答案是B。
2.在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滴定误差
B、滴定终点
C、滴定
D、化学计量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化学计量点是指按照化学反应式的计量关系,反应完全时的理论终点。滴定终点是指在滴定过程中,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停止滴定的这一点。滴定是整个操作过程。滴定误差是指由于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所以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3.下滴定操作正确的是:()
A、初读数时,手执滴定管刻度处,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最低处
B、滴定前期,左手离开活塞使溶液自行流下
C、滴定完毕,管尖处有气泡。
D、滴定速度应控制在每秒3-4滴
正确答案:D
4.TCD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被测组分与载气()的不同。
A、相对极性
B、电阻率
C、导热系数
D、相对密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TCD(热导池检测器)的基本原理是依据被测组分与载气导热系数的不同。当有样品通过热导池时,由于样品组分与载气的导热系数不同,会引起热敏元件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热敏元件阻值的变化,通过检测阻值的变化来测定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5.钨灯可作为下述哪种光谱分析的光源()。
A、紫外分子光谱
B、可见光分子光谱
C、红外分子光谱
D、紫外原子光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钨灯能发射连续光谱,其光谱范围主要在可见光区,可作为可见光分子光谱分析的光源。紫外原子光谱、紫外分子光谱通常用氘灯、汞灯等作为光源;红外分子光谱一般用红外光源。
6.将pH=13.0的NaOH溶液与pH=1.0的H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为()。
A、12
B、7
C、8
D、6.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首先计算\(n(OH^-)\)和\(n(H^+)\)。pH=13.0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pH=1.0的HCl溶液中\(c(H^+)=0.1mol/L\)。等体积混合后\(n(OH^-)=n(H^+)\),但NaOH是强碱,HCl是强酸,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所以pH7。
7.如果在弱酸溶液中同时存在该弱酸的共轭碱,或弱碱溶液中同时存在该弱碱的共轭酸,这种溶液即可构成()。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D、缓冲溶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和水时大大减低pH变动的溶液。弱酸溶液中同时存在该弱酸的共轭碱,或弱碱溶液中同时存在该弱碱的共轭酸时,溶液具有抵抗外来少量酸碱影响,保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可构成缓冲溶液。
8.分光光度分析中一组合格的吸收池透射比之差应该小于()。
A、0.1%
B、0.5%
C、1%
D、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分光光度分析中,合格吸收池的透射比之差要求小于0.5%,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反映了()。
A、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的吸引力
B、离子在树脂上的交换能力
C、离子在树脂上的吸附能力
D、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正确答案:B
10.用液体吸收管进行空气采样时,在液体吸收管后面要接上(),以防止液体吸收管的安装有误时,将吸收液吸入采样器。
A、缓动管
B、干燥管
C、U形管
D、滤水井
正确答案:D
11.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使用的主要试剂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缓冲溶液和()指示剂。
A、镁试剂
B、铬黑T
C、酚试剂
D、钙试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时,常用铬黑T作指示剂。在pH为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铬黑T能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形成紫红色络合物,而EDTA能与钙、镁离子形成更稳定的无色络合物。当用EDTA滴定水中的钙、镁离子时,EDTA先与游离的钙、镁离子反应,接近终点时,EDTA夺取铬黑T络合物中的钙、镁离子,使铬黑T游离出来,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指示滴定终点。镁试剂常用于镁离子的定性检验;酚试剂常用于甲醛等的测定;钙试剂常用于钙的测定。
12.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因为()。
A、指示剂不稳定
B、MIn溶解度小
C、Kˊ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