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docx
文件大小:15.8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2.91千字
文档摘要

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企业还面临着来自金融机构举债、原材料价格上涨、投资项目预计回报无法实现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需要足够的资金用于日常开支外,当遇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时,则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以作为新项目的起动资金,最终获取超额经济利益。企业在获得投资资金后,则会面临着定期偿还本金、利息的风险,如何通过防范措施化解财务风险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概述

所谓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能够造成企业获得的最终受益与原本预计的收益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客观性。不管企业采用哪种模式,不管经营水平如何,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最终的经营结果与预期总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全面性。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因素会随着市场发展的情况而变化,在不同的时间点都可能发生变化,存在不可预知的因素;四是共存性。财务风险的存在同时也伴随着经济收益,甚至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2.1避免企业资金浪费

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往往是根据该项目的短期净现金流量作为评判标准,通过大量的金融贷款筹措发展资金,这种筹资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资产负债率及财务风险。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可以帮助管理层认清企业所面临的偿债风险。

2.2实现企业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可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企业收支核算的监督,特别是通过内部授权、会计复核、不相容岗位分离及内部审计等程序及时查找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防止个别工作人员利用管理漏洞侵占企业资金。

3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成因

3.1流动资金不够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资产主要借助流动性资产实现货币化的转变,实现资产购买力的获得,由此可见,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流动性资产的影响。当企业在生产运营环节存在产品挤压,无法及时转变成资金,出现资金匮乏甚至资金流锻炼的现象,而企业无法将自身所有的资产进行变现用以支撑运营流转,那么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行。

3.2会计核算混乱加大财务风险系数

目前,个别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为企业增加了一定的财务风险。一是未能规范地与客户签订经济合同,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二是未对企业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容易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成本亏空等问题,阻碍经济活动的开展。三是资金比较分散,由于缺少资金管理制度和结算中心,容易造成资金流失外散,影响核算工作的时效性。

3.3内部控制与评估体系不完善

企业是否具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水平,一旦在内部出现问题,那么企业的正常运行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破产。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中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内部评估,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会增加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还会消磨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需求。

3.4财务风险管理主体尚未明确

首先,个别家族式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权划分不清,企业领导常常授意财务人员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这种做法不但无法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经营,也给个人侵吞企业资金提供了土壤。其次,个别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混乱,部分企业基于传统的工作模式下,预算编制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采用零基预算法,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无法为财务核算提供依据和支持。

3.5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企业中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对风险缺乏防范意识。事实上,在企业的运营管理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而这些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财务管理人员个人在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上的薄弱,依靠个人主观意识进行决策,不仅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效率,还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4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4.1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配套制度

一套行之有效、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保证。一是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内部经营需要,及时查找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通过分析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措施,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二是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及时修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纳税筹划、合同签订等流程符合法律规定,降低企业承受法律风险的几率。三是企业应将经营目标以预算指标的形式层层下达至车间、工作人员,以保证企业经费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企业资金被浪费及侵吞。四是完善信息审核制度,提高审核工作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