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专业培养方案工程管理类(3篇).docx
文件大小:39.64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4.56千字
文档摘要

第1篇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能在各类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咨询、设计、施工等工作,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专业知识: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熟悉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

3.实践能力:

-具备独立进行工程项目策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项目创新。

5.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工程建设行业的需要。

三、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

-体育

-军事理论

2.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

-工程力学

-工程测量

-工程材料

-工程经济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组织与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合同管理

-工程法律法规

4.专业选修课程:

-工程投融资管理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应用

-工程风险与保险

-国际工程管理

-工程咨询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教学

1.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2.课程设计:结合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实习,了解工程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4.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实验、实习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结果评价:通过考试、论文、答辩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反馈机制:建立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反馈机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就业前景

工程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就业:

1.工程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等工作。

2.工程设计单位: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咨询等工作。

3.工程咨询公司:从事工程咨询、项目评估、投资决策等工作。

4.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

5.国外工程项目: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咨询等工作。

总之,工程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管理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规章制度;

-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2.能力结构

-具备独立进行工程项目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的能力。

3.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抗压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能力。

三、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学物理

-思想政治理论

-体育

2.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制图

-工程力学

-建筑材料

-建筑识图与构造

-土木工程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