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教学心得:论教育惩罚的向善性及其实现.docx
文件大小:33.75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8.88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页码2页/总NUMPAGES总页数10页

论教育惩罚的向善性及其实现

惩罚本身是一种“恶”,具有“恶”属性的惩罚之所以能够存在于学校教育中,是因为其具有纠正学生错误行为、帮助学生道德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向善性。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向善性的缺失使得惩罚“恶”的属性暴露出来,因而,过度惩罚或体罚学生的现象如顽垢一般夹杂在学校教育中,戕害学生身心健康,破坏教师职业形象,激化家校矛盾。18世纪末,杰里米·边沁(JeremyBentham)在其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系统地提出功利主义社会惩罚理论。在报应主义惩罚理论的影响下,边沁所处的时代律法森严,社会惩罚严厉苛刻。边沁为使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