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策略研究.docx
文件大小:40.7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3.78千字
文档摘要

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策略研究

韦兴李华敏

【摘要】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英语教材、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教学评价等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探索中小学英语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中小学英语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为例,阐述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衔接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策略

大数据时代让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也不例外。早些年的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研究几乎都聚焦在传统教学和管理上,如教学方式转变与调整中学和小学的教学方法、统一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处理上这两个方面。近些年来,大数据以其打破时空界限、提高精准的数据分析、海量的资源存储等特有的优势,拓宽了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的渠道,逐渐给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研究带来了生机。

一、大数据为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研究带来新机遇

(一)教学资源适时共享,解决了中小学教材体系不一致的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各地教学研究部门注意做好学段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尤其要做好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地区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从学习阶段上说,中学英语教育是小学英语教育的延续,但是很多地区使用的中小学教材不是出自同一个出版社,教材内容体系不一致,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大数据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小学之间可以通过它来实现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二)新型授课方式的融入,促进了中小学教学理念一致性

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融合教学等新型英语授课方式的融入甚至普及,使中小学英语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所转变。这些基于大数据且种类各异的新型教学及授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中小学任何一方的英语教学思想观念,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更容易实现以生为本,结合学生心理、学习特点因材施教,较好地避免了因中小学授课方式的不同而引发的学生学习不适应等问题,与此同时,促进了中小学教学理念一致性。

(三)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有效发挥学生特长

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从教师灌输式教授的局面中走出来,英语学习也不再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主题情境创设等多种途径获取语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真实交际场景,锻炼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外,中小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开展英语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多元化身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学生成为主体,通过大数据提供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状况进行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基于此,每个学生的特点得以关注,学生特长得以发挥。

二、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育衔接策略研究途径

(一)资源整合,做好中小学英语课程与教材的衔接

在合肥地区,小学使用的是人教PEP版(三年级起点)英语教材,初中使用的是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教材。笔者团队首先从两套教材的主题和知识体系方面入手,基于大概念理念,借助大数据从单元主题教学材料出发,总结归纳了小学所学的英语知识、中学即将要学的知识体系,归纳并梳理出两套教材的延伸知识,将两套教材有联系的部分作为“以旧唤新”“Leadin”等预备教学资源;两套教材缺乏联系的部分,团队英语教师一起研讨搜集和筛选可以作为“桥梁作用”的课程资源,将其纳入桥梁教学资源。笔者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借助预备教学资源和桥梁教学资源对学生由小学过渡到中学相关单元学习进行引导和导入,为学生搭了梯子、铺了台阶,打破了小升初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界限,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业务修炼,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衔接

一直以来,中学与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大为不同:小学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教法灵活、学生互动积极;中学英语课堂更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多为讲练结合,呈现教法严谨的样态。基于此,笔者团队经过一轮轮线上线下的教学观摩与研讨,中小学英语教师多次交流,共同商定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加入活动,以此照顾小初衔接时学生心理,为学生顺利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英语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准备。

(三)重心下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的衔接

课改以来,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地调整与改变,无论是中学英语教师还是小学英语教师,都不再以单纯教学生语言知识为目标,而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与策略。特别是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引导与指导他们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如从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预习和复习、如何练习等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意识培养,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主动学……

(四)互动提升,做好中小学师生相处方式与情感的衔接

小学生的向师性比较强,进入中学后,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