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放心消费品牌评价指南》
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围绕“放心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优化消费环境、保障
消费者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
2025年联合印发了《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主要内容包括深化放
心消费创建,推动经营主体信用承诺、推行先行赔付和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优化新消费模
式(如数智消费、绿色消费)的准入环境等;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27部
门)联合印发《“放心消费在山东”创建深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扩大创建
范围,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延伸、建立“1+N”示范单位创建标准体系;海南省市场监督
管理局2024年印发了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放心消费单位管理办法》实施“放心消费单位”
星级评定(三星至五星)、推行线下购物7日无理由退货、先行赔付、ODR在线纠纷解决
机制、建立动态监管机制,违规者降级或取消星级;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印发了
《浙江省放心消费单元建设指引(试行)》聚焦商店、餐饮、景区等8类经营主体和5类消
费集聚区,以“六个放心”(安全、质量、计量、价格、服务、维权)为基本标准,鼓励线
下无理由退换货、异地异店退换货服务等。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4年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
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金融领域消费信用相关立法
相对滞后,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撤销权、提前还贷权等基本权益需要有更好法治保障。
二是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领
域的消费,需加快推进法律制度建设。三是预制菜等新型食品生产经营模式需加紧规范,食
材不新鲜、口味还原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化低、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
忧。四是医疗美容合同“霸王条款”多,营销“套路”消费者,“黑机构、黑医生”导致“美
容”变“毁容”等问题,亟待健全常态化监管。五是数字化背景下电诈手段不断翻新,AI
画像“精准诈骗”、小额多次诈骗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加大全链条治理力度、有效提升消
费者防诈意识和能力迫在眉睫。六是直播电商、新型网络营销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
待健全,部分平台数据造假、低俗“带货”、诱导私下交易等问题需要加紧治理。近年来,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日益完善,工作力度不断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逐步提升,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但与人们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共享单车、互联
网金融等新兴消费领域,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执法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让消费者不敢放心消费。
为助力我国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激发消费活力,培育能够放心消
费的中国优秀品牌。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北京中际科信经济信
息技术研究院、全国商报联合会品牌建设推广工作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
中心等机构联合提出《优化消费环境打造放心消费品牌评价指南》团体标准。通过标准的编
制与评价认定,引导和培育出一批“放心消费品牌”,帮助企业挖掘潜能,提升企业产品质
量和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同时,助力我国消费环境激发更大
的消费潜力、更强的发展动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守护群众消费安全,让更多人能消费、
敢消费、愿消费。
二、标准的编写原则与思路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主要遵循了科学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的原则。
1、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了标准条款。
2、可操作性。标准内容经过起草组反复讨论,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精炼,条理清晰,
实用性强。
3、规范性。标准格式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
构和起草规则》编写。
三、标准框架、主要内容
(一)标准框架
包括放心消费评价工作的评价要求、评价工作实施、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标准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本标准按照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