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生学业引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其他就业项目PPT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9.85 M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6.92千字
文档摘要

其他就业项目“大学生学业引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第十二章

01国家鼓励就业项目

国家鼓励就业项目1.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任务比较繁重,一些远郊区县的农村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城市社区管理和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工作,到城市社区工作,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对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基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2.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缓解目前由于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3.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培养毕业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基层是高校毕业生熟悉社会、了解国情与市情、砥砺品格、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大课堂。高校毕业生到实践中去,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可以经受磨炼,增强本领,在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一、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

国家鼓励就业项目二、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一)选调生工作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而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1.政策支持选调生工作是受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积极响应的就业项目。中央鼓励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各个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2.求职备考各省市在求职季发布公告进行选调生招考工作。大学生报考后往往需要经历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工作安排等阶段。报考信息的获取渠道是学校就业中心等。选调生面临基层工作的挑战,未来要担任重要工作。因此,对于这一工作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在校内参加相关的理论实践活动,利用暑期实践机会,去基层、各地方政府机关开展学习调研、参观实习等活动。

国家鼓励就业项目二、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1.招募情况主要招募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师范专业专科毕业生,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进一步补充思想政治、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2.报名信息报名信息可以在各省市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公开招聘服务平台、教育部门的网站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校园招聘”中查看。3.优惠政策对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大学生,国家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同等待遇。

(三)“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示范性项目。所谓“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在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基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招募情况招募情况,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招募“三支一扶”人员3.4万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优化选拔招募结构,适当扩大招募规模。紧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需要,积极拓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农技推广、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医疗卫生、乡村建设等服务岗位。招募计划继续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和特大型集中安置区所在县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计划单列。科学设定招募条件,对招人难、留人难的艰苦边远地区可适当放宽专业要求、降低开考比例、提高本地户籍毕业生比例,对脱贫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已参加规范化培训医学专业毕业生可适当优先。国家鼓励就业项目二、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

2.服务保障国家落实配套资金支持力度,按月足额发放“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落实一次性安家费,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结合实际按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办理补充医疗和商业保险,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提高保障水平。按规定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开展年度绩效自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