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学生活“大学生学业引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一章
01走进大学
走进大学(一)大学之内涵大学是一种独特的学术组织,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大学不仅是人类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文化。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大学提供综合性的教学和研究条件,并颁发学位。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首要和本质职能。大学也常被人们形象地喻为“象牙塔”。1.大学是自我提升的舞台2.大学是个体成熟的摇篮3.大学是人生精神的家园一、何谓大学
(二)大学之特征大学自诞生以来,就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视为思想库和动力站,广受世人的赞誉和敬仰。人们常用各种美誉来形容大学,如“人才培养的摇篮”“人类精神的家园”“知识创新的源泉”和“社会良知的先导”。同时,大学教师也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现代大学而言,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化的校园设施2.杰出的学术权威3.杰出的校领导4.深厚的文化底蕴5.知识的殿堂6.创新的前沿走进大学一、何谓大学
走进大学(三)大学之所学大学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连,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得“事物之理”的大智慧2.拓展“治学之道”的大视野3.培养“服务社会”的大境界一、何谓大学
(一)大学生活“框架”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总会被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甚至感到迷茫,有时还将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作为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的梦想实现后,人生目标也将处于短暂的“真空”状态,需要学生去感悟和适应。大学的生活既丰富多彩,又紧张有序,如何圆满、顺利和有效度过这段时光,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活构建为一个多维度的框架。该框架包括学习、生活、社交、休闲和消费五个维度。该框架实现的理想状态是:学习占据中心,生活有条不紊,休闲为之充电,社交有的放矢,消费量入为出。即大学生活的“一中心,两个基本点”。走进大学二、体验大学
(二)大学和中学的区别1.总体上的差异教育目的的不同。教学方式的不同。学习状态的不同。学习要求的不同。思维训练的不同。管理方式的不同。承担责任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学习视野的不同。社会活动不同。2.学习上的差异学习目标由单一变为多元。学习内容由少点变为多面。学习方法由被动变为自主。3.生活上的差异生活料理由包办转向自理。生活环境由单纯步入融合。时间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经济支配由被掌控转为自主。走进大学二、体验大学
(三)教室、寝室和图书馆的作用1.教室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大学教室为学生提供了集中的学习环境,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业教育、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影响。2.寝室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大学的寝室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居所,更是学生独立生活的空间,同时也是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寝室环境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3.图书馆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场所。在图书馆里,学生可以接触到海量的图书、期刊、论文等学术资源,这些资源涵盖各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典著作。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并深入思考、研究和讨论。走进大学二、体验大学
(一)学到“四会”12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力,是通往新时代的通行证。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大学生应积极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做事学会做事是指用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认真对待并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地追求完善。“做事”更侧重于实践层面。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做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走进大学三、收获大学
(一)学到“四会”34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共事、共同生活,是当今社会个体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一部分取决于他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多地取决于与人相处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要从以下方面提升与人相处及共事的能力。学会生存生存是人类的基本技能,发展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生存与发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走进大学三、收获大学
(二)提升“七商”智商情商财商走进大学三、收获大学职商逆商心商健商
走进大学三、收获大学(三)实现“六化”校园化生活化社会化职业化企业化个性化
02为人处世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当今社会,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团队乃至他人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