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纺织品显微镜定量分析试验通则》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本标准是国标委在2023年下达的标准制定计划,计划编号为T-608,计划名称为《纺织品显微镜定量分析试验通则》。本标准项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纺织品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执行,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
2、背景和意义
纺织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纤维含量是衡量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纤维含量的传统检测方法是手工法和化学法。但随着纺织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混纺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部分混纺织物因纤维性质极为相近,难以通过传统的手工分离法或化学分析法进行有效区分。在此背景下,显微镜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应运而生,为混纺织物成分检测开辟了新路径。
显微镜定量分析的核心原理,在于借助不同纤维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形态结构差异(如横截面轮廓、表面纹理、内部孔隙分布等特征)进行精准识别。通过配套的图像分析软件自动化处理,或结合人工精细计数的方式,可系统统计各纤维成分的占比数据,从而精确测定混纺织物的成分比例。
本标准属于采标标准,进一步提升标准采标率水平。其制定与实施遵循国际标准的技术框架与规范要求,通过科学转化与适应性调整,将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与国内行业需求有机结合。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缩小国内外标准技术差距,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更能通过提升采标率强化标准体系的国际兼容性,为行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促进国际贸易合作搭建标准化桥梁。
3、主要工作过程
(1)2023年12月~2024年4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收集相关标准和资料;
(2)2024年6月~2024年11月,收集样品,做相关验证试验;
(3)2024年12月~2025年1月,做联合比对试验,撰写编制说明;
(4)2025年2月~2025年5月,修改完善标准内容,形成征求意见稿;
(5)2025年6月~2025年7月,标委会秘书处在行业内广泛发起征集意见,征集意见范围涉及检测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相关方代表。合计发放征求意见函XX份,共收到XX份回函提出的XX条修改意见,起草小组经分析研究后,采纳其中XX意见,部分采纳X条意见,未采纳X条意见。部分采纳和未采纳的意见作出相应说明。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送审稿。
2
(6)2025年X月,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在XX召开《纺织品显微镜定量分析试验通则》国家标准审定会议,本标委会共有委员XX名,参会委员XX人,会上XX名委员一致同意通过审定。按照审查意见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并上报。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1、标准编制原则
(1)在技术内容上尽可能的与国际标准ISO20705:2019一致。
(2)本次制定为修改采用,在充分理解ISO20705:2019标准的基础上,对其中不符合我国技术条件的内容进行修改,使标准便于使用。
(3)标准编写格式依据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进行编写。
(4)在制定过程中进行试验验证,以确保本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本方法标准为新制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修改采用了ISO20705:2019《纺织品显微镜定量分析试验通则》。本标准除了在格式内容上与ISO20705:2019保持一致外,翻译时,语言表述方面也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使标准内容更清晰,更易理解。本标准与ISO20705:2019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本文件与ISO20705:2019标准的技术性差异:
(1)更改了附录A中棉纤维的密度,增加了部分常用动物纤维密度,与现有国内标准保持一致。
ISOSO20705:2019中附录A给出棉的密度为1.51g/cm3,但国内相关标准中棉的密度为1.54g/cm3,为了与国内相关标准保持一致,本文件棉的密度采用1.54g/cm3,与国内标准保持一致。
2.2本文件与ISO20705:2019标准的编辑性差异:
(1)第一章更改了范围的表述方式,调整了文本顺序
根据国内习惯,把注的内容统一放到了后面。ISO20705:2019范围里第2段和第3段都是对适用范围的描述,本标准将两段进行了合并,标准文本更加简洁。
(2)用等同/修改采用的国标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