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个人卫生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2
4
5
1
3
6
卫生管理基础标准
健康监测体系
操作规范要求
应急处理预案
清洁流程管控
考核评估机制
01
卫生管理基础标准
食品安全法规依据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卫生制度
餐饮服务卫生标准
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规定了餐饮服务的各项卫生要求和法律责任。
包括餐饮服务场所的卫生条件、设备设施、操作流程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企业建立的食品安全卫生制度,包括食品采购、验收、存储、加工、供应等环节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
原料采购与储存
确保原料新鲜、无污染,储存时注意分类、分区、离墙离地,避免交叉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加工过程中注意操作卫生,防止交叉污染,如使用专用刀具、砧板等。
餐具清洗与消毒
餐具必须经过清洗、消毒等程序,确保卫生,防止细菌传播。
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餐饮服务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大扫除和消毒,防止有害生物滋生。
交叉污染防控要点
从业人员责任划分
管理人员职责
负责制定和执行卫生管理制度,监督从业人员的卫生操作,确保卫生标准得到落实。
01
从业人员责任
接受卫生知识培训,掌握基本卫生操作技能,遵守卫生管理制度,做好个人卫生和岗位卫生。
02
卫生检查与考核
定期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卫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03
02
操作规范要求
第一步:用水湿润双手,涂抹适量皂液,掌心相对揉搓。
第二步:将右手掌心覆盖在左手手背上,交叉揉搓。
第三步:将左手掌心覆盖在右手手背上,交叉揉搓。
第四步:用手掌对手指缝进行揉搓。
第五步:用指尖清洗手掌心,交替清洗。
第六步:清洗大拇指,握住大拇指旋转揉搓。
第七步:清洗手腕和手臂,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手部清洁七步法
工作服要求
干净、整洁、无污渍、无破损。
01
穿戴方式
长袖、长裤、帽子、口罩、手套等,确保头发、皮肤不外露。
02
更换频率
每天至少更换一次,或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更换。
03
存放方式
工作服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地方。
04
工作服穿戴标准
将工具设备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时间不少于规定要求。
浸泡消毒
取出工具设备,用流动水清洗干净消毒液残留。
清洗消毒液
01
02
03
04
用流动水清洗表面污渍和残留物。
清洗工具设备
将工具设备晾干,存放在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地方。
晾干
工具设备消毒流程
03
清洁流程管控
加工区域分区管理
原料处理区
专门用于处理食材、原材料等,确保食材新鲜、卫生。
01
烹饪区
用于食物烹饪、煎炸、烧烤等,确保食物煮熟煮透。
02
餐具清洁区
餐具清洁、消毒、存放,确保餐具干净卫生。
03
储存区
食材、半成品、成品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04
用餐后将餐具上的残留物刮干净,防止堵塞管道。
刮净
餐具清洗四步程序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表面,去除油污和食物残渣。
清洗
用流动水漂洗餐具,确保洗涤剂彻底冲洗干净。
漂洗
将餐具放入消毒柜或开水中浸泡,杀灭细菌和病毒。
消毒
垃圾处理时效标准
餐厨垃圾
每日及时清理,避免滋生细菌和异味。
01
可回收垃圾
分类收集,如纸张、塑料瓶等,定期回收。
02
有害垃圾
如电池、荧光灯等,应妥善存放并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03
其他垃圾
按照当地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垃圾不污染环境。
04
04
健康监测体系
定期体检项目清单
体温检测
每日进行体温测量,确保员工无发热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检查
定期排查员工是否有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检查
关注员工是否有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以确保食品安全。
皮肤及传染病检查
定期检查员工皮肤状况及传染病,避免疾病传播。
症状上报响应机制
鼓励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主动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员工主动报告
管理层对员工报告的症状应迅速响应,及时安排员工进行检查和隔离。
管理层反馈
制定紧急预案,以便在员工出现严重健康问题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紧急预案
疫苗接种管理要求
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疾病防控要求,制定员工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员工具备相应免疫力。
01
接种记录
建立员工疫苗接种记录,对接种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接种效果。
02
宣传教育
加强员工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员工接种意愿和覆盖率。
03
05
应急处理预案
食品污染处置方案
6px
6px
6px
发现食品受到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避免污染扩大。
立即停止使用
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指示采取进一步措施。
报告卫生部门
将污染食品与未污染食品分开存放,防止污染扩散。
隔离污染食品
01
03
02
根据污染程度,采取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等措施。
处置污染食品
04
用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消毒处理
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