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沿淮淠地区“绿稻”栽培技术核心要点的深入分析.docx
文件大小:20.7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5.94千字
文档摘要

沿淮淠地区“绿稻”栽培技术核心要点的深入分析

安徽省淮淠地区为重要的农业产地,以其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降雨、丰富的光热资源和鲜明的四季特征而著称。此处年平均气温为15.7℃,这种环境对水稻的生长极其有利。然而,“绿稻”的种植技术相比常规的水稻栽培方法,其标准更为严格,条件更为苛刻。为了确保绿色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以响应市场对绿色稻米日益增长的需求,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聚焦于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点。

一、精选品种并科学处理

1、优选水稻良种

绿色水稻种植对品种的选择具有严格要求,稻农需依据当地气候条件、病虫害的常见规律、土壤特性等,挑选适宜本地生态环境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例如,安徽省部分地区广泛种植的品种包括中早39、甬籼15、浙粳99、秀水14、嘉丰优2号、浙优18、泰两优217以及春优9273。这些品种因其优良的食味品质、出色的外观质量、高米率、高产以及良好的抗病性而受到青睐。在选种之后,应于正规种子销售点进行采购,以确保所购种子的大米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少于98%,发芽率在90%以上,含水量在15%以上,同时避免使用老化或劣质的种子。

2、水稻种子处理

首先,执行种子筛选步骤。采用风选和盐水浸种技术,以排除水稻中的杂质、破损和不饱满种子,确保仅保留优质、饱满的品种。其次,进行种子干燥。在阳光丰富的时段,即每天的8~10点以及15~17点,对水稻种子进行晾晒,以防止高温对幼苗造成损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再次,对种子实施灭菌处理。可使用生石灰或多菌灵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以确保良好的消毒效果。最后,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在将水稻种子浸水并消毒后,将其置于30℃的恒温环境中继续催芽,待种子破胸露白后,再进行控温炼芽,待芽长至1mm时,再晾晒3~6h,即可进行播种。

二、水稻栽培技术中的科学选地

1、水稻优先品种产地选择

为确保绿色稻米的生产量和质量,农民应严格挑选种植地,优先考虑过去3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田地,同时需远离潜在的污染源,以避免对稻米的污染。应确保土壤具有丰富的有机质,深厚的土层,以及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的酸碱度应维持在6.5~7.5的范围内。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盐碱化严重或贫瘠的土地上,禁止种植绿色稻米,以防止对水稻正常生长的不利影响。

2、耕地整地

水稻种植者可依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适应的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设备,进行土地的耕作和整地作业。建议进行25cm的深度翻耕,以促进土壤的通风,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的疏松性,同时能有效消除土壤内的病菌、病毒及虫卵,以遏制病虫害的发生。通过旋耕处理,可一次性完成翻耙工作,显著节省人力和时间。翻耕后的土壤层次将更为透气且透水,对根系的发育大有裨益。旋耕后,应迅速进行充分的灌溉,使土壤变得松散,同时需清除田间杂物,避免对播种造成影响。理想的翻耕土壤应呈现上层细腻、下层粗犷,上层稀疏、下层坚实的结构,这样的土壤条件将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三、水稻机械播种及工厂育秧

1、水稻机械直播种植技术

机械化直播是广泛应用的种植技术。该方法要求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精确调整播种密度。对于早稻杂交水稻,其行距设定为25cm、穴距14cm,播种量在2~2.5kg/667m2;而传统水稻的行距同样为25cm、穴距调整为12cm,播种量在3~4kg/667m2。若种植一茬水稻杂交种,行距保持25cm、穴距增至16cm,播种量为1.25~1.5kg/667m2;传统水稻则保持行距25cm、穴距14cm,播种量在2~3kg/667m2。在实施机械化直播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机械的行进速度,确保其稳定运行,避免急停或急加速。同时,需对播种过程进行细致检查,以确保播种均匀,空穴率不超过1%。

2、水稻工厂育秧技术

①水稻育秧过程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基于标准化理论和健壮秧苗培育技术,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育秧、管理及供秧体系,以实现育秧、管理及供秧的全程标准化。作为现代绿色水稻高效种植的关键技术,它包括了诸如种子晾晒、精选、浸泡、催芽、脱水、播种、覆土、叠盘、暗化处理、加温催芽以及幼苗培育等一系列严谨的工序。在实施过程中,育秧使用专用的育秧基质和秧盘,预先确保足够的秧盘和基质供应。早稻和晚稻的育苗盘需求量分别为35~38株/667m2和25~28株/667m2,一季稻的需求量则为25~28株/667m2。相应地,水稻种子的配比也需精确,常规稻为4~4.5kg/667m2,杂交稻为2.5kg/667m2,一季稻为1.5~1.75kg/667m2,而杂交稻则为1~1.5kg/667m2。待种子发芽后,采用机械化流水线播种,随后置于暗化处理的穴盘中。育苗阶段,推荐采用小拱棚集中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为25~33℃),在幼苗发育至二叶一心阶段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