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全生育期规范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思路的阐述
辣椒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辣椒品种多样,市场对辣椒的需求量大,科学栽培与加强病虫害防治能够促进辣椒优质高产,帮助农户创收。文章以河北省泊头市辣椒栽培为背景,从选种、种子处理、育苗播种、田间管理多方面综合分析辣椒栽培技术,了解辣椒栽培常见病虫害类型及特点,提出防治技术路径。本文研究为辣椒栽培提供技术指导,规范栽培和管理,实现优质高产栽培目标,提高辣椒栽培经济效益。
泊头市年平均气温12.7℃,年均降水543mm,当地辣椒栽培产业颇具规模,是农户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转型升级,泊头市积极推动辣椒栽培技术改进工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现状优化栽培技术,强化精细化农业生产理念,加强病虫害防治,提供适宜辣椒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提高辣椒质量和产量。下文阐述辣椒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思路,以供参考。
一、选种与种子处理
1、辣椒种子选种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选种,考虑泊头市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辣椒品种,利用品种优势保障辣椒植株生长发育。基于以上思路,选择?红丰一号、羊角红一号等适宜在泊头市栽培的辣椒品种。
2、辣椒种子处理
辣椒种子发芽率、生长速度以及植株产量均与种子处理有关,利用浸种、催芽等方法处理辣椒种子,增强种子抗病性,提高发芽率,为后续栽培管理打好基础。浸种流程:在水温20~30℃的干净清水中浸泡种子,剔除果皮和皱缩种子;用温水浸种15min;用55~60℃热水浸种15min,用水量约为种子体积的5~6倍;经过多个阶段浸种处理后,依次在清水、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时间分别为4~5h、5min。浸种后,杀灭辣椒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降低病害发生率,同时激发种子活性,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浸种处理后的种子浸入1%生石灰水中,或用清水冲洗干净,妥善防护种子,适期播种。
二、育苗及播种
1、辣椒育苗管理
①合理进行苗床准备
深耕苗床,分层施作有机肥,根据土壤板结程度进行翻、耙,避免土壤团块尺寸过大,做成阳畦,沟宽0.5m、墒宽1~1.5m、墒高0.15m,畦面下5cm的土层可略大,其余部位平整土细,提供适宜幼苗生长的土壤结构。大田准备苗床8m2/667m2,用种量50g,所有辣椒种子均经过处理,品质良好。暴风雨或其它恶劣天气影响辣椒育苗效果,建议采用小拱棚、遮阳网等设施育苗。根据泊头市气候条件,采用天然温室育苗,培育壮苗。
②辣椒播种流程
浇底水—播种—覆土—覆草帘—搭建小拱棚—覆棚膜或遮阳网。播种需注意的是:严格控制播种量,保证各部位种子均匀分布,拱棚两侧遮阳网不可盖实。
③合理进行苗床管理
动态调节小拱棚内的环境,白天温度约26℃时适宜种子出苗,根据温度条件密切检查出苗情况,合理管理小拱棚环境。若约有40%~60%的幼苗出土,可让幼苗见光1d,操作方法是揭开畦面的草帘,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促进幼苗生长,使子叶由黄色转为绿色,促进幼苗生长。育苗期间气温较高时,在小拱棚上覆盖遮阳网,减弱光照,降低温度,小拱棚昼夜通风,防止拱棚内闷热。育苗人员用细喷壶向苗床喷水,弥补水分蒸发量,喷水频率为每2~3d进行1次。
针对早期苗床病虫害类型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喷施百菌清或代森锰锌,防治幼苗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喷施万灵等杀虫剂,防治烟青虫、蚜虫等虫害。及时防治,避免病虫害影响辣椒幼苗生长。
④辣椒幼苗管理
幼苗长至3~4叶,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去除徒长苗,弱苗,保留优质健壮苗。由于杂草与幼苗竞争生存空间和养分,对幼苗生长不利,间苗时需要清理苗床杂草。适当加大辣椒育苗拱棚通风量,进行炼苗。
2、辣椒定植管理
定植前,轻施定植肥,喷施定植药,待幼苗长至7~8叶时开始定植。种植人员用竹片带土起苗,谨慎操作,加强防护,避免幼苗根系受损。定植的株距40cm、行距50cm,定植和起苗配合进行,缩短起苗后至定植前的耽搁时间。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土壤温度较高时适宜定植,因此选择晴朗的上午定植,结合规范的定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使辣椒根系恢复生长,提高幼苗成活率。
三、加强辣椒田间管理
泊头市辣椒全生育期温度合适,对辣椒生长发育有利,需要加强前期管理,调节植株长势,为辣椒优质高产提供良好条件。定植后5~7d,保湿促早发,此后根据田间环境和辣椒长势采取管理措施,中耕除草,维持合适的水分和养分,改善辣椒植株生长条件。
1、合理进行灌溉管理
辣椒出苗5~7d后,控制浇水量使田间水分呈干干湿湿状态,若幼苗生出新根,表明幼苗成活辣椒座住后,以沟灌的方式灌溉,促进辣椒生长,时间安排在下午。辣椒封行前,小水勤灌,弥补土壤水分蒸发量;封行后,根据土壤墒情灵活灌溉,由于此阶段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少,可少量灌溉。种植人员根据植株长势、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等动态调整灌溉量,满足玉米各生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