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持续探索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与全生育期绿色植保防治措施.docx
文件大小:20.1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5.76千字
文档摘要

持续探索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与全生育期绿色植保防治措施

水稻是百姓餐桌上的重要食物,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高品质水稻及相关制品的要求持续提高。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中占用较多土地资源,用于栽培水稻的优质农田面积减少,制约水稻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水稻全生育期内的病虫害类型多,若防治不当,水稻植株遭受多种病害和虫害,受害植株生长发育异常,导致水稻品质和产量下降。因此,提高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现状,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了解水稻常见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特点,探讨绿色防治技术,以期提高水稻栽培水平,实现优质高产栽培目标。

一、水稻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水稻优质品种选择

实地调查,了解栽培地区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病虫害流行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同时抗逆、抗病虫害、稳产丰产的优质水稻品种。加强稻种质量管理,禁止采用陈年劣种,要求稻种含水量≤15%,纯度和净度均≥98%,所有稻种均从正规种子站采购获得。

2、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①采用风选法、盐水选种法等方法筛选稻种,保留优质饱满稻种,饱满性差、劣质或存在其他缺陷的稻种不予使用。②在晴天8时~10时和15时~17时两个时段晒种,将种子置于干净、平整的场地,定期翻动种子,均匀晒种。晒种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防高温灼伤稻种。禁止在铁皮或其他温度偏高的区域晒种。经过晒种,稻种活性好,杀灭病菌,预防病虫害。③用生石灰或多菌灵浸泡稻种,杀灭稻种表面病菌。④适温催芽,催芽期间环境温度稳定在30℃,观察稻种发芽情况,破胸露白后控温炼芽,提升稻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稻种芽长至1mm左右时,晾芽3~6h。

二、水稻栽培前选地整地

1、水稻栽培地块的选择

稻农重视水稻栽培地块的选择,实地调查,确定土壤条件,选择pH值6.5~7.5、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远离污染源的地块,若符合以上条件同时3日内未施加除草剂、农药的地块应作为首选对象。瘠薄地土壤养分不足,不适宜种植水稻,重度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不利于水稻生长,不可作为水稻种植用地。

2、水稻栽培前的整地工作

整地设备采用旋耕机、水田耕整机等,深翻土壤25cm,打破犁底层,为水稻植株根系生长提供良好土壤条件。深翻后晾晒,杀灭土壤中的细菌和害虫,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通过机翻、机耙等方式一次性旋耕水田土壤,保证整地效果的同时缩短作业时间。旋耕后灌水,减少浮泥,清理田间杂物。经过整地,提供适宜水稻生长的上烂下实、上细下粗稻田土壤条件。

三、水稻机械直播及工厂育秧

1、水稻机械直播技术

根据不同品种调整机械直播密度。以常规稻、早稻杂交稻为例,行距均为25cm,穴距分别为12cm、14cm,用种量分别为3~4kg/667m2、2~2.5kg/667m2。机械化直播的自动化水平高,机械设备按设定路线运行,控制播种范围和播种量,保证下种均匀。机械设备操作方式应符合规范,不可忽然急加速、急刹车。稻农检查下种情况,要求空穴率小于1%,若局部遗漏播种或播撒量不均匀,人工处理。

2、水稻工厂育秧

①水稻育秧技术

遵循标准化原则,由专业人员规范进行水稻工厂育秧,严格管理育秧环境,使秧苗整齐度高,培育健壮秧苗。工厂化育秧的前期准备工作包含选种、晒种、浸种、催芽等,挑选优质稻种,播种后覆土。根据育秧规模准备适量的育秧基质和秧盘,用于培育水稻秧苗,以一季稻、早晚稻大田为例,分别准备秧盘25~28张/667m2、35~38张/667m2。不同类型的水稻所需稻种量也存在区别。例如,一季稻大田常规稻、杂交稻稻种量分别为1.5~1.75kg/667m2、1~1.5kg/667m2,早稻大田2类水稻稻种量分别为4~4.5kg/667m2、2.5kg/667m2。流水线机械播种,控制播种量,保证播种均匀,对播撒的稻种做堆盘暗化处理,管理播种环境,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后,摆放至秧板上。由于水稻育秧受环境影响,建议搭设拱棚集中育秧,管理拱棚环境,促进稻种发芽和秧苗生长。例如,育秧温度稳定在25~33℃,控制秧板、盘土湿度,提供良好环境使秧苗出土。秧苗长至2叶1心时炼苗,目的在于提升秧苗对环境的适应性,确保秧苗在移栽期间以及移栽后维持健康状况,不由于环境影响导致移栽后成活率下降。

②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机械化插秧,根据秧苗对养分的需求施肥。建议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精简插秧工艺流程,利用乘坐式插秧机配套侧深施肥装置高效作业,既能够保证插秧效果,又可减轻稻农劳动强度,提高插秧效率。根据稻田插秧情况及时用侧深施肥装置施肥,提升肥效,满足秧苗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减少肥料流失。侧深施肥装置施肥范围和施肥量精准,可以避免因施肥位置与秧苗过近导致烧苗。机械插秧和施肥前,整平稻田,沉浆2d,田面水深在3cm以内且保持水清。由于施肥和插秧配合进行,无需提前施加底肥,减少前期准备工作。插秧前,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