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科学管理视角下漯河冬小麦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总结.docx
文件大小:19.4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5.87千字
文档摘要

科学管理视角下漯河冬小麦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总结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中原腹地,京广铁路与漯阜铁路在此交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漯河毗邻郑州、许昌、驻马店等大中城市,影响着河南、安徽、湖北等省份。京广铁路、漯阜铁路、311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贯穿市区,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漯河市属于中原经济区腹地,连接东西南北,是河南省东部的经济中心和交通物流中心。

从气候特征来看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月平均气温-0.8℃,7月平均气温27.4℃,年均降水量740mm,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日照时数2287h,光照充足,春季大风较多,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特征十分适合小麦的种植,小麦是当地的重要粮食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产业基础雄厚,当地已经基本形成集小麦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新时期,随着河南省漯河市小麦栽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传统种植模式下所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探讨和研究总结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并将种植要点落实到病虫害科学防治方面。加快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此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对当前小麦栽培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小麦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当前小麦栽培面临的挑战

1、不注重做好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

小麦栽培过程中品种的更新换代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传统的栽培品种往往存在产量低、抗病性差、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当前,许多农民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老品种进行种植,导致小麦产量低下、抗病性弱和适应性差等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成为当务之急。老品种的小麦往往产量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高产的需求。此外,老品种的小麦往往抗病性较差,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产量减少甚至绝收。而新品种的小麦通过基因改良,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有效抵抗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小麦病虫害防治不科学

河南省漯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区,小麦病虫害防治问题一直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防治观念落后、防治手段单一、化学农药使用不当等。很多农民在防治病虫害时,仍然采用“见病治病、见虫杀虫”的被动防治方式,缺乏预防意识,这种观念导致病虫害一旦发生,往往已经错过最佳防治时期,从而导致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同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防治手段较为单一的现象,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农民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忽视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重要性,化学农药的滥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使防治效果逐年降低。

3、小麦大田水肥管理不合理

在大田管理过程中,部分农民对小麦灌溉的时间和量掌握不准确,导致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水分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过量灌溉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影响小麦根系呼吸,进而影响小麦生长,而缺水则会导致小麦生长受阻,分蘖数减少,甚至出现枯萎死亡现象。过量施肥还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而施肥不足则会导致小麦营养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此外,部分农民对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掌握不够准确,也会导致小麦生长过程中营养供需不平衡。

二、小麦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1、合理选择小麦种植地

在小麦种植之前要合理地选择种植地,保证土壤能够满足小麦的生产需求,以此来实现高产稳产。通常情况下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壤类型为黄土、冲积土、黑钙土,要求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以壤土或轻壤土为佳,土壤pH值范围为6.0~7.5,土壤微酸性或中性,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水分充足,且透气性好,有利于小麦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2、小麦种植地的处理

播种之前要做好深翻耕与浅旋耕工作,其中深翻耕能够使土壤更加疏松,有利于根系深入土壤,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力,浅旋耕则速度快、成本低,但土壤松动程度较低。具体选择应根据土壤状况、时间安排和劳动力情况决定,一般建议在土壤湿度35%~40%的情况下进行深翻耕,以利于根系生长。小麦播种前约2~3周进行整地,整地深度为15~25cm。结合种地还需要做好底肥的施入工作,底肥种类主要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化肥则能够快速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结合整地施用有机肥3000~5000kg/667m2、复合肥(15-15-15)15~20kg/667m2、过磷酸钙30~40kg/667m2、硫酸钾10~15kg/667m2。底肥应在整地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