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的基础知识点
一、冶金的定义与分类
冶金是一门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并加工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学科。根据冶金过程的不同特点,主要分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电冶金三大类。
火法冶金是在高温下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其化合物的冶金方法。其过程通常包括矿石的预处理、熔炼、精炼等步骤。例如,在铜的火法冶炼中,首先要对铜矿石进行选矿富集,然后将其投入到熔炼炉中,与熔剂一起在高温下进行熔炼,使铜与其他杂质分离,最后再经过精炼得到高纯度的铜。
湿法冶金则是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如浸出、净化、沉淀等)来提取金属。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低品位矿石或复杂矿石。例如,锌的湿法冶炼,是用稀硫酸将锌矿石中的锌浸出,得到含锌的溶液,经过净化除去杂质后,再通过电解沉积等方法得到金属锌。
电冶金是利用电能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精炼金属的方法。它包括电热冶金和电化学冶金。前者是利用电能产生的高温来进行熔炼或精炼;后者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来实现金属的提取或精炼,如铝的电解生产。
二、矿石与选矿
1.矿石
矿石是含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矿石中的有用矿物是指能够被提取出金属或其化合物的矿物。例如,方铅矿(PbS)是铅的主要矿石矿物,赤铁矿(Fe?O?)是铁的重要矿石矿物。矿石中除了有用矿物外,还含有脉石矿物,如石英、长石等,这些脉石矿物在冶金过程中是需要被去除的。
2.选矿
由于大多数矿石的品位较低,直接进行冶炼成本高且效率低,所以需要进行选矿。选矿的目的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提高矿石的品位。常见的选矿方法有重选、浮选、磁选等。
-重选是根据矿物的密度差异,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中实现矿物分离的方法。例如,对于一些密度较大的金属矿物(如金、钨等),可以利用重选的方法进行富集。
-浮选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特别是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差异,通过添加浮选药剂,使有用矿物附着在气泡上,从而与脉石矿物分离。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硫化矿的选矿,如铜、铅、锌等硫化矿的浮选。
-磁选是根据矿物的磁性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对于磁性较强的矿物(如磁铁矿),可以通过磁选有效地将其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三、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冶金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火法冶金中,熔炼过程往往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例如,在炼铁过程中,铁矿石(主要是Fe?O?)中的铁是被还原的物质,而焦炭(C)则是还原剂。反应方程式为:Fe?O?+3C=2Fe+3CO↑。
在湿法冶金中,浸出过程也可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如用氯气浸出金矿石中的金,反应方程式为:2Au+3Cl?+2HCl=2HAuCl?。
2.分解反应
许多矿石在冶炼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分解反应是常见的预处理方式之一。例如,石灰石(CaCO?)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CaCO?=CaO+CO?↑。氧化钙可以作为熔剂在炼铁等过程中使用。
3.化合反应
在冶金过程中,化合反应也时有发生。例如,在铜的精炼过程中,粗铜中的杂质锌(Zn)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锌(ZnO),2Zn+O?=2ZnO,从而实现杂质的去除。
四、冶金中的主要设备
1.熔炉
-高炉是炼铁的主要设备。它是一个竖式的圆筒形炉体,内部有炉衬、风口、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等结构。铁矿石、焦炭和熔剂从炉顶装入,热风从风口鼓入,在高炉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得到生铁。
-反射炉是一种古老的熔炼设备,广泛应用于铜、铅等有色金属的熔炼。它的特点是炉内火焰直接加热炉料,炉料在炉床上受热熔化。
-电炉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行熔炼的设备。在冶金工业中,电炉常用于熔炼一些高熔点的金属或合金,如电炉炼钢。电炉的优点是温度易于控制、熔炼环境相对清洁。
2.电解槽
电解槽是电冶金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在铝的电解生产中,电解槽内装有电解质(冰晶石-氧化铝熔体),阳极和阴极分别通过导电母线与电源相连。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氧化铝在阴极被还原为铝,而在阳极则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气。
3.浸出设备
在湿法冶金中,浸出设备用于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浸出到溶液中。常见的浸出设备有搅拌槽、渗滤浸出器等。搅拌槽通过搅拌使矿石与浸出剂充分接触,加快浸出速度;渗滤浸出器则是让浸出剂缓慢渗过矿石层,实现浸出过程。
五、冶金产品与质量控制
1.冶金产品
冶金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各种金属和合金。常见的冶金产品有钢铁、铜、铝、铅、锌等金属及其合金。钢铁是最重要的冶金产品之一,根据其成分和性能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等。铜及其合金(如黄铜、青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等领域。铝及其合金由于重量轻、强度较高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有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