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稀土分布概况和我国稀土资源与地质科学发展述评和世界稀土资源分布.docx
文件大小:22.5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9.04千字
文档摘要

3

中国稀土分布概况

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觉察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觉察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总结中国地质构造演化、进展的特点,运用和创立的成矿理论,在全国范围内觉察并探明白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月初期觉察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月中期觉察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月初期觉察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月中期觉察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觉察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进展供给了最牢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等最根本的特点。

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觉察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觉察,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稀土资源的时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晚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历史时期,太古代时期很少有稀土元素富集成矿,这与活动的中国大陆板块演化进展历史有关。中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区北缘西段形成了巨型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早古生代〔寒武系〕形成了贵州织金等地的大型稀土磷块岩矿床;晚古生代有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形成;中生代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广布于中国南方;生代〔喜山期〕有碱性花岗岩和英碱岩稀土矿床的形成;第四纪有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的形成。中国稀土矿床成矿时代之多、分布时限之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但我国稀土资源最主要的富集期是中晚元古代和中-生代,其他时代的稀土矿床一般规模较小。

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争论,始于20世纪50年月初期至80年月末觉察并探明白一批重要稀土矿床。据有关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部门供给的数据统计,截止2025年底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REO〕超过10000万吨,推测资源远景量大于21000万吨,显示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巨大潜力。我国西部地区是轻稀土资源的最主要分布区,仅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推测全区稀土资源量超过13500万吨;中国南方的风化淋积型稀土

矿已探明资源量正式公布的数字为150万吨,另有调查资料统计,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已探明稀土资源量840万吨,推测资源远景为5000万吨,说明我国南方中重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另外,四川凉山州的冕宁和德昌县境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250万吨,于冕宁花岗岩体东西两侧及其以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是查找单一氟碳铈矿的最正确有望区,推测稀土资源丰富。

我国稀土资源与地质科学进展述评

作者为已故地质专家侯宗林先生,原中国稀土学会地质、采矿、选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天津地质争论院院长

稀土元素作为材料、技术革命的战略资源在原始地幔和超基性岩中含量甚微,不易富集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稀土矿床。而在地壳及其进展演化形成的花岗岩类、碳酸岩类、碱性岩类岩石中则大量富集,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大-超大型矿床。中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亚〔印度〕板块构造作用中间区,沿板块边缘构造活动带或板内裂谷带,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发生多期重熔、分异、迁移、富集,从而形成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国已有22个省〔区〕先后觉察一批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

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觉察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觉察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总结中国地质构造演化、进展的特点,运用和创立的成矿理论,在全国

范围内觉察并探明白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月初期觉察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月中期觉察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月初期觉察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月中期觉察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觉察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进展供给了最牢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