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语文初一上册授课人:代用名时间:20NN年
创造背景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作者介绍王湾(693751),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照片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断句朗读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解读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律诗的格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律诗的格律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诗歌赏析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劳苦之意。
诗歌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诗歌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把“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残夜”“旧年”象征旧事物。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自然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诗歌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联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有何作用?直抒胸臆,抒发了思亲思乡之情,点明主旨。
中心思想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手法赏析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课后作业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律诗呢?选读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