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连续变化的数据;1;第5课课堂导入;第5课课堂导入;第5课课堂导入;;第5课学习活动;系统在工作时,都是从输入端获取数据(输入),在系统内部控制器等元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后,在输出端输出数据结果(输出)。可以说,数据是流动在系统中的“生命”要素,只要系统在工作,就会形成数据流。;1.打开桌面程序“噪声监测”。
2.打开电脑的麦克风。
3.观察此时噪声监测器的声音数据。;1.噪声监测系统工作时的数据有哪些?
2.噪声检测系统的开与关、警报器的响与不响、显示器的亮与不亮,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与噪声数据有什么不同?;噪声检测系统的开与关、警报器的响与不响、显示器的亮与不亮,这类数据只有两种状态,而噪声数据是连续变化的,噪声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或麦克风采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化的噪声数据。;噪声数据属于连续量。连续量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变化的数据。例如:温度1℃~100℃、水位1米~5米、声音35分贝~45分贝。;我家热水器的温度数据在不断的变化。;1.每个小组拿着手机,手动调节屏幕亮度,观察亮度条的变化。
2.拿着手机到暗的地方和亮的地方,观察屏幕亮度变化。;3.手拿一张薄纸片,嘴对着纸片吹气,观察纸片晃动和吹气力度强弱之间的关系。;4.观察校园、教学楼、教室等地方,还有哪些数据属于连续量。;;三、找出案例中的阈值;案例1:噪声监测系统,夜间噪声超过65分贝,管理人员会接到警报。;案例2:电烧水壶,温度达到100℃会自动断电。;案例4:小智跑步时戴了一个健康监测手环,心率超过150次/分就会发出蜂鸣声提醒。
;1.数据是流动在系统中的“生命”要素,只要系统在工作,就会形成数据流。
2.连续量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变化的数据。
3.要给系统设置一个参考的数值,然后把噪声数据与它进行比较,才能判断是否超标,这个参考值在控制系统中就叫作阈值。;阈值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例如我们使用一个新设备时,都会根据说明书进行一些设置。但很多阈值的设定是可以参考一些公认标准的。
1.请你查阅资料,了解人们能接受的噪声参考标准、影响学习的噪声参考标准和影响健康的噪声参考标准。
;2.使用一种噪声监控器,检测教室内几个级别的喧闹声数值;然后把一个大多数同学能接受的噪声数值作为阈值,当检测的声音超过这个阈值,就激发蜂鸣器发出警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