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非自行指示秤宣贯.ppt
文件大小:1.67 MB
总页数:8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7.57千字
文档摘要

检定项目检定项目一览表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的检定项目与JJG14-1997的不同之处对于后续检定,未采用JJG14-1997第6.1条规定“称量测试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测试至最大秤量,至少测试至2/3最大秤量;重复性测试,只进行约50最大秤量的测试;零点测试不进行5.2.2.4点的测试”。对于使用中检查,本规程做了简化处理。JJG14-1997规定使用中检查执行后续检定的规定,但最大允许误差为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的两倍。经审定会讨论,认为使用中检查的实施与检定有很大的区别,执行使用中检查的人员通常不是检定员,设备和环境等因素也无法有效控制,因此,使用中检查难以按照检定的要求执行。通常使用中检查只进行计量的安全性及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的检查,确认衡器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且状态良好即可。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对秤按照本规程6.1~6.3的要求进行检查,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其他项目的检定。检定前的准备a)预加载荷一次到接近最大秤量;b)易倾斜的秤,应将秤调整到水平位置,并加以锁定;c)移动式的秤,应在平板或平台上进行检定;d)四轮移动的秤,检定前先将秤推移一定的距离,然后安放在平板或平台上,使四轮全部着实,承载器、连接件应正常接触。e)对于无增砣的秤,如地上衡、地中衡等,为方便示值误差的确定,可将大于最大允许误差值(例如4e)的附加砝码放置在承载器上,然后调整零点平衡。恢复每项检定前,应有必要的恢复时间。为保证后一个检定项目不受前一个项目干扰,在每项检定完成后,应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再进行下一项检定,以使承载器、杠杆、刀子等部件在试验中产生的弹性形变等影响得以恢复。计量杠杆平衡状态的确定计量杠杆在示准器内作上下均匀摆动,其摆幅在第一周期内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不大于1mm,此时,计量杠杆即处于平衡状态。零点将游砣置于标尺零点刻线的位置,用平衡螺母调整计量杠杆至平衡状态。对具有增砣的秤,将计量杠杆的力点端横向推拉至示准器的任一边,计量杠杆应能自动地回到原来的位置或偏离示准器中线不大于5mm的位置。零点将计量杠杆的支、重、力点刀子分别沿其刀承的纵向平移至一极限位置,使刀子的减磨件与刀承紧密接触,然后再移至另一极限位置(如图1所示)。每次移动后,计量杠杆仍能恢复到平衡状态。对不具有增砣的秤,只移动重点刀和支点刀。移动后,计量杠杆的摆幅允许缩小,但其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应不大于2mm。零点将计量杠杆恢复到平衡状态,然后将承载器沿承重杠杆重点刀的纵向重拉轻放各一次,每次拉放后,计量杠杆仍能恢复到平衡状态。对最大秤量大于10t的固定式秤,将空载车辆往返通过承载器各一次后,计量杠杆应能恢复到平衡状态。OIML国际建议国际建议(InternationalRecommendation)是指经国际法制计量大会正式批准颁布的,是针对某种计量器具(或定量包装商品)的推荐性技术法规(典型规程)。内容包括对计量器具(或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法制管理要求,还规定了进行合格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和试验报告的格式。OIML国际建议我国已明确OIML的出版物属于国际标准。OIML发布的国际建议具有较强的约束力,OIML的各成员国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采纳、贯彻国际建议。国际建议是由OIML下设的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起草制定的。?TC9是质量与密度测量仪器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分技术委员会,分别是:SC1--非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SC2--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SC3--砝码分技术委员会和SC4--密度分技术委员会。非自动衡器有R76《非自动衡器》国际建议,是由TC9/SC1(非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制定。R76国际建议新版R76《非自动衡器》国际建议自2002年开始修订,其第一部分R76-1已于2006年10月颁布实施。?OIMLR76《非自动衡器》是一部适用范围较广的国际建议。在我国,除《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以外,还有多部检定规程采用了R76的内容,包括《数字指示秤》、《模拟指示秤》、《数字指示轨道衡》、《非自行指示轨道衡》、《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数字称重指示器》等,另外,还有多部标准及型式评价大纲也采用了R76的内容。本规程与R76国际建议的主要差异①编制格式进行了调整。②增加了法制管理的相关内容。③针对非自行指示秤的结构特点,增加了零点检定的相关规定由于非自行指示秤是一种机械杠杆结构,在使用中很容易发生刀子与刀承相对移动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零点检定来检验发生这种移动时,秤能否保证正常的平衡状态,以保证称量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