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互联网发展靠创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互联网诞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性举措。
2.熟悉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3.熟悉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与创新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初步理解统一标准、采用网状结构等对网络发展的重大影响。
2.认识我国当前的互联网建设与创新成就。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网络发展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学生阅读课前预习资料。
【教师活动1】教师提问:
1.我们平时说的“上网”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互联网如何诞生?又为何发展如此之快?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学习资料或借助搜索引擎,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展开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新知探究
互联网的创新发展
1.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的历史
【教师活动2】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把若干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遵照某些通信协议,用于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提出问题:
请查阅资料并小组讨论,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顺序,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形成、互联、高速网络阶段的顺序对例图进行排序。
【学生活动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互联网诞生的历史,并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顺序,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形成、互联、高速网络阶段的顺序对例图进行排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互联网诞生的历史,在了解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究互联网发展的四个阶段,提高学生对互联网发展历史的认识。
2.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
【教师活动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计算机网络诞生阶段、形成阶段、互联阶段和
高速网络阶段的特点。
【学生活动3】阅读资料,分析以下选项描述的是计算机网络哪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1)实现了协议的标准化,TCP/IP走上历史舞台。
(2)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互联,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出现了。
(3)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在社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
(4)计算机的数量很少,多个终端共享一台计算机。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对互联网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归纳,分析四个阶段的特点,通过练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互联网四个发展阶段主要特点的理解。
【教师活动4】提问:假期很多位于景区的道路会发生堵车现象,而同一时段城区的交通拥堵可能没有景区严重,请结合路网地图分析原因。
【学生活动4】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假期景区道路的拥堵已经常态化,学生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景区道路拥堵主要原因是部分景区附近道路数量少,道路较窄,能够同时通行的车辆有限,到景区游玩的自驾车辆较多;而城区道路呈网状结构,道路数量多,通行能力强,所以同一时期城区道路拥堵情况没有景区严重。通过对城市路网的分析学生可以体会到网状结构给交通带来的便利,同时为后续的网络布局结构的分析做铺垫。
【教师活动5】提问:了解了城市路网的特点后,你认为下面三种结构,哪种更健壮?为什么?
提示:假设某些节点或线路发生了损坏,考察网络通信是否还能持续。
【学生活动5】学生讨论分析,分享本组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种网络布局的分析,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网状布局的优势,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互联网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教师活动6】按年份顺序为图中的空白年份选择正确选项。
(1)启用IPv6(2)万维网协议诞生(3)IPv4面世(4)阿帕网改用TCP/IP协议
【学生活动6】填写空白年份中的选项。
【设计意图】通过对关键年份互联网发展重要事件的填写,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些互联网发展中重要事件的理解,对互联网创新发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7】搜索、阅读有关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的资料,然后根据年份说出你觉得最重要的事件,并谈一谈这些事件的影响。
【学生活动7】阅读资料完成相应年份重要事件的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对关键年份我国互联网发展重要事件的填写,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些互联网发展中重要事件的理解,提高对我国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认识。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与创新成就
1.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与创新成就——最大的网络实体
【教师活动8】提问:据统计,200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53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10.92亿人的规模。观察图表,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8】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分享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实体不仅是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而且世界互联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