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吟咏情怀感悟经典
——古典诗歌教学设计
教学情况
设计思路
汇报提纲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学情况
1、课程介绍:《大学语文》是我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其设置目的是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
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诗歌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建有诗歌
鉴赏网络学习平台。
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职工科类学生。其特点:喜欢感受,喜欢看课,喜欢参与,喜
欢上网。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认识不足,缺少方法,缺乏整体的理解。
根据学情,与中学或中职语文教学中单纯的语文训练不同,高职《大学语文》中诗歌教
学应将重点置放于有关诗歌鉴赏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上,同时兼顾对于诗歌知识、诗歌历史的
整体性梳理。由此,我将古典诗歌教学内容设计为:“走近诗歌、诗歌鉴赏、拓展提升”,占
4课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抒情性、音乐性等特征;了解古典诗歌发展脉络。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国殇》等经典篇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国殇》《春江花月夜》《钗头凤》等篇目,体悟多种类型情感的表达。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知识,了解诗歌发展脉络。(2)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国殇》字词理解。(2)掌握诗歌朗诵技巧。
(3)体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设计思路:
走近诗歌——网络平台
感知诗歌——电子杂志影视播放
情读诗歌——名家音频朗诵软件
拓展提升——flash动画
多元评价——测试软件
利用网络平台、电子杂志、影视播放、朗诵软件、flash动画、测试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
打造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在线调查、课程通知、我的课堂、教学资源、
视听资源、分享园地、拓展空间、评价中心等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诵读鉴赏、小组合作、创设情境等
三、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歌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学生对诗歌知识、鉴赏能力等现有情况。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对诗歌既熟悉又陌生,缺乏系统认识。
2、布置课前任务:各小组成员合作,在专题学习平台上搜集诗歌的基本知识,按照小组完
成某一诗歌知识的专题课件,并做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演的准备。课件形式不限,尽可
创新,例如:PPT、Flash、电子杂志等。
课堂教学第一次课(1、2课时)
环节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完成的预习成果并进行讲演。
——先学后练翻转课堂
环节2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诗歌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较为系统
的把握古典诗歌发展脉络。
提醒学生:课后可通过APP巩固学习。
——网络平台APP
环节3根据环节2的学习,通过投票中心,评出最优秀的(内容较全面、形式有创
新,讲演较精彩)一组,鼓励自主学习。
——解决教学重点1
(二)感知诗歌
在完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具体诗歌鉴赏来感受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环节4首先选取屈原的《国殇》,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
——思维导图
环节5了解屈原。利用电子杂志《屈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
大诗人屈原。——电子杂志
环节6疏通字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疏通《国殇》文意。
——小组合作
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字音、字义、字句的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
用注释版《国殇》完成“疏通字义,掌握诗歌语言表达的特色”,体会诗歌所
反映社会生活。
——解决教学难点1
环节7问题探究: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战斗场面?如何描写的?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展示诗中“战斗开始、战斗进行、战斗结束”三个场
景,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