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摘要】绘本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教材的拓展形式,绘本可以丰富学生学科知识的建构,增加语言输入和深入挖掘主题意义。有效的绘本教学,前提条件是教师能够深度解读绘本,避免教学设计的碎片化、文本内涵解读的浅表化和语言实践的简单化。本文通过探讨基于新课标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英语绘本文本解读策略和建议,让有效绘本文本解读成为绘本教学的第一步。
【关键词】课程内容六要素英语绘本文本解读
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英语绘本图文并茂,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内涵,是实施学科育人的重要素材。善用绘本,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有效实施绘本教学,前提是教师是否能对绘本进行有效而深入的解读。教师如果不能深入解读绘本,往往会导致其教学设计的碎片化、文本内涵解读的浅表化和语言实践的简单化,这些都难以形成整合力。
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这也可以作为绘本解读的六个维度。教师要分析绘本中所蕴藏的课程内容要素,分析“教什么”,然后再研究“怎么教”。本文以绘本HandasSurprise为例,具体探讨如何结合“课程内容六要素”深入解读绘本文本,做好绘本教学第一步。
一、探究主题:解读绘本内容,明确主题语境
课标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定位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它会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主题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对上述课程内容整合的引领,而且还反映在其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在日常课堂学习中,学生接触的是具体语篇的主题语境,然后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其主题意义,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然的认识。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英语绘本虽主题广泛,但同样可以围绕三个主题语境提取。在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解析主题语境。首先需要从整体入手,研读文本内容,包括情节、语言、功能等事实性知识;其次,根据内容确定文本所属话题,最后推出所属的主题语境。
HandasSurprise讲述了一个非洲女孩Handa穿越大草原去給好朋友Akeyo送水果,想要给她一个惊喜。但她路上遇见了贪吃的小动物,把她准备的水果全都偷偷衔走了。Handa却全然不知,仍兴奋不已地自言自语,猜测着好友会喜欢哪种水果……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只羚羊冲撞在一棵橘子树上,树上的橘子纷纷掉了下来,恰巧Handa经过,空篮子里装满了橘子。当两个好朋友见面时,才知道这意外之橘恰恰是Akeyo最喜欢的水果,真正给了她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绘本的显性信息,从故事本身可以提炼出来的主题:故事原本应该是特别沮丧的结局,但一个意想不到的翻转,让一切都出乎意料。这告诉读者,有时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意外和美好的事物有时会同时出现。
隐性信息则是文本所隐含的关于非洲的人文内涵——非洲的动物、水果、非洲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让读者领略非洲大陆上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了解非洲,聚焦绘本主题词“surprise”,将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责任意识。无论是隐性信息还是显性信息,都体现了“人与社会”主题。
二、厘清脉络:分析文本特征,解析语言知识
课标指出,学生学习的任何语言材料,无论什么形式,只要能传递一个完整信息的都是语篇。我们要关注语篇的文体形式,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例如:虚构类绘本是按照故事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行文,其中穿插对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的描写,其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非虚构类绘本,如说明类型文本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连贯式和递进式等,语言表达准确。学生若能把握文体的结构,就能厘清语篇中信息呈现、展开的方式和途径以及作者的思路,从而正确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
(一)把握文本结构
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只有把握好绘本的结构,才能厘清文本的脉络,才能对绘本进行整体的理解,深入品味文本的谋篇和构思。明确主题意义后,教师可以此为落脚点,梳理绘本的来龙去脉,明晰绘本结构和完整的语意。此绘本是虚构类绘本,教师可以明确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意想不到的结局,通过“主人公Handa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拿了什么水果”这一主线,准确把握文本的谋篇布局。
(二)解析语言知识
通读绘本后,我们要关注绘本语义衔接、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型等语言知识和技能,以语篇的内容和主题为中轴,辅之以聚焦语言知识学习。此绘本描述用一般过去式,但是涉及的语法不多,故事主体中用“Willshelike…?”的句式猜测,句式比较简单。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