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当今被使用和接受的最广泛的理论,该理论的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个体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挑战。尤其是埃里克森对个体发展前五个时期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关观点,具有重大的教育心理学意义,对于我们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成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至少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第30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发展危机是现代社会中小学生人格成长阶段的普遍现象。在个体成长的前五个时期的发展危机中,无一不与认知学习(包括婴幼儿的认知学习)时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快乐或痛苦经验有关。所以,当前社会、学校、家庭过分重视知识教学而造成不少学生失败经验过多的事实,可以说是现行教育体制中最大的败笔,也是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问题行为防不胜防的主要成因。第31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教育是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是发展的阻力。适当的教育环境固然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并帮助他们化解其面对的危机;而不适当的教育环境则可能因未能养成学生的适应能力,甚至养成了不良习惯,而造成其更多的发展危机。因此,在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成因时,要特别注意他们曾经直接接触过的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给他们心理发展留下的印迹。
第32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对于青少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我们绝不可以做孤立的、割断成长线索的分析和处理,而应该全面了解和考察当事人的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生活事件,细心发掘当事人成长经历中曲折的生命故事,由此方可把握当事人认知、情感、行为中发生变异的奥秘所在。第33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成长趋势”与“环境限制”的矛盾(1)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恋情”应该得到成年人的充分理解与积极引导。“青春恋”是最值得人类用美好的语言来表达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对“青春恋”的积极引导将对人一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无法估量的促进作用。“青春恋”如果遭受人为的禁锢、扭曲、打击,甚至恶毒的攻击,将会使青少年在人性上出现扭曲和异化,在人格结构上出现分裂,在情感表现上变得阴暗、冷漠、变异,在行为上出现叛逆和自暴自弃。(例:LYY辅导手记)第34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个体自出生后即生长在成人的社会里,其生活由成人照顾,其行为受成人约束。所以个体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包括进入青春期后出现“青春恋”,都不可能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其自然”。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里成长起来的个体,无论是基于个人的、家庭的或是社会的需要,均不容许其顺其本性而毫无限制地自然发展,否则势必造成无法适应社会的极大困境。因此,“就个体自我发展与社会现实两个层面合在一起看,个体在自我成长历程中,因自我需求与社会限制两方面调和不易,而使其心理上产生适应困难的感觉,是在所难免的。”问题在于成人限制的方法、时机和分寸。第35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卡本特说过:“学校用一扇铁门把两性这事情完全关闭起来了。门边是一种沉默,一种严酷的沉默,于是合法的好奇心立刻各为其状地变成不合法的好奇心了,……学校既不能公然承认学生的要求,于是违禁品在他们中间互相传授了,淫秽词典代替了聪明高雅的讲解了,损害卫生的行为跟着来了,性的神圣一去永不回来了,于是学校里充满了早熟……在学校中充满病态的谈话和想象了。人工压抑了那高雅的方面而使卑鄙的方面加速早熟,结果不过是那高雅的方面完全受损罢了。”第36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年,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动,先后会出现层次不同水平的自我中心状态。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过于高涨,学生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为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前者使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关注和批评,心理上的压力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后者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别人不能理解他们独特的情绪情感,于是他们表现为盲目冲动、孤独善感、渴望独立、渴望被群体和他人接纳。第37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会遇到主要是来自师长的干预和压抑。他们对无休无止的唠叨、婆婆妈妈的关心、神经过敏的查访、简单粗暴的教训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和叛逆情绪。此时,如果师长滥用权威,采取高压政策,就往往容易将一部分学生“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