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2期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0No.2
2024年4月JournalofSheny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Apr.2024
DOI:10.13888/j.cnki.jsie(ss).2024.02.004
从AI绘画到AI美图:“反真实”的审美异化
袁梓昕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从AI绘画到AI美图,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绘画艺术领域延伸至更广泛的日常生
活影像中。AI美图在为大众打造日常性的审美实践空间的同时,却导致了审美功能式微与
审美价值失落的困局,其实质上是在构建新的神话,形成渗透至日常生活的反真实审美准
则,打造符合消费社会特征的审美体系与意识形态。与之对应的是审美进一步遁入异化,
导致审美意义的流失和审美幻象的形成、身体的符号化展演及赛博式的关系网络构建。
关键词:AI美图;审美异化;反真实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4)02-0024-07
AI美图是随着AI绘画的逐步完善而衍生的范围,因此,社会发展的历程也包含了审美内涵
2
[]60
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大众文化产品。其建立在的变迁与审美活动的扩张。在审美活动中,
AI绘画的底层逻辑之上,是基于大数据文本,以“真实”可以视作是基于现实生活、感性认识与抽
1
[]
要素甄别和技术匹配的绘画创作模式。AI美象把握形成的理性结果,真实性是审美实践所固
图既包括AI绘图软件的图片美化功能,即关键词有的内在价值属性。我们追求真实的审美,意味
生图、色彩渲染、画质修复、风格细分等,也包括着追求美的深层意义、美的情感认同、美的高度
了大众使用的美图软件中的日常生活影像的虚宗旨,意味着摒弃虚无的、幻想中的海洛因式美
拟化和夸张式美化。近年来,以美图秀秀为代表学假象。“审美”还有一个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
3
[]
的修图软件纷纷推出了将普通影像转化为AI风本,所以当代的审美文化应当以人为本,将人作
格的功能,打造“AI美图”全新体验,进一步将AI为审美的最终目标,体现人的需求与尊严。康德
绘画的流程简化,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了AI文本时期对于审美活动是呈“去目的化”和“超验性”
的创作来源,并以社交媒体为传播阵地,不断生的姿态,而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却形成了日常
成风格化和艺术性的产品体系,形成立体化的自生活审美化趋势,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处在不断
我生长系统。交融之中,却也促使了审美与真实属性的剖离,
“审美”是一种旨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主加速了审美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应用,“助力”了
体性活动,就本质而言依旧隶属于社会实践活动审美异化,把审美推向了“推崇自由与解放的崇
收稿日期:2023-10-11
作者简介:袁梓昕(2000-),女,广东东莞人,硕士研究生。
第2期袁梓昕:从AI绘画到AI美图“:反真实”的审美异化·25·
高审美”的对立面,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