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第1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何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第2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谷:麦、黍、稷、谷、豆五果:桃、李、杏、栗、枣五菜:葵、藿、薤、葱、韭五畜:鸡、羊、牛、马、猪第3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药食同源自然界药物食物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口偿身受,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既可当食,也可做药。由此可见,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第4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医食疗与健康养生的理论基础1、食药一体的营养观2、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3、药攻食补论4、调理阴阳的营养观5、辨证施膳6、食疗的宜和忌
第5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第6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食药一体的营养观”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与自然界,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第7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天人相应的整体食疗观《内经》中的天人相应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命活动都与自然界有相适应的关系;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有影响。因此,人类必须利用自然万物及中医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行医疗保健活动,即中医所说的养生疗疾。第8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药攻食补论《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凡是药物,其性味之偏较大,多有毒,作用猛烈,所以一般用来攻邪。而食物性味之偏较小,平和无毒,一般用来补精益气,强身健体。表明虽然药食一体,但二者仍有区别。第9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调理阴阳的营养观《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人体的健康状态为“阴平阳秘”。基于这种认识,《内经》提出了调理阴阳营养观,即用食物性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盛衰之偏;《素问·骨空论篇》中指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调理阴阳之大法,据此中医饮食养生与治疗可以概括为补虚与泻实两大方面。此外,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同样注重调和阴阳,使所用膳食无寒热升降之偏。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的调料,以防菜肴陛偏寒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脾胃不适之弊。第10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辨证施膳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精髓。采用药物疗法称作施药,采用食物疗法称作施膳。第11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辨证施膳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春季,万物始动,适宜升补。夏季,炎热多雨,适宜清补秋季,万物收敛,适宜平补。冬季,万物伏藏,适宜温补。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因人施膳第12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季养生第13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食疗的宜和忌《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成,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素问·宣明五气篇》:“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第14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健康养生——食疗中医食疗就是通过辨证,结合体质,有目的用食物或药物的性能和功效来调整身体阴阳,达到保健强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