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分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一标题,结论正确的是:
A.“意见”是缩略后的文种
B.“中共中央、国务院”是受文机关
C.“关于”是发文机关与事由之间的介词
D.事由与文种之间的语气词“的”可以省略
【答案】:C
【解析】“意见”是标准的公文文种,并非缩略后的文种;“中共中央、国务院”是发文机关,而不是受文机关;“关于”是用于连接发文机关和事由的介词,起到引出事由的作用;事由与文种之间的语气词“的”在标题中不能省略,省略会导致标题语法不完整、表意不清晰。所以结论正确的是“关于”是发文机关与事由之间的介词。
2、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下列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的是()。
A.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税范围
B.增加财政补贴、降低社保缴费
C.扩大财政支出,减轻企业负担
D.放松信贷控制,强化监管职能
【答案】:D
【解析】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措施,主要通过调整税收、政府支出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总需求。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并扩大减税范围,能够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补贴、降低社保缴费,财政补贴可以直接支持特定产业或群体的发展,降低社保缴费能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减轻企业负担,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投资、购买商品和服务等方式扩大财政支出,能够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减轻企业负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放松信贷控制和强化监管职能属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范畴。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来调节经济不同。所以这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土地
B.资本
C.劳动工具
D.劳动力
【答案】:C
【解析】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等。土地是生产活动的基础,为生产提供空间和资源,属于生产要素。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等,是生产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属于生产要素。劳动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是生产过程中的能动因素,属于生产要素。而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劳动对象的器具,它是劳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本身并不属于生产要素这一类别。所以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劳动工具。
4、无国籍人罗某在缅甸贩卖毒品,后进入我国境内旅游观光时被抓获,我国法院对其进行了定罪判刑。该案所适用的管辖原则在刑法上称为()。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答案】:D
【解析】属地原则是指一个国家以地域的概念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力所遵循的原则,属地原则可称为来源地国原则,按此原则确定的税收管辖权,称作税收地域管辖权或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它依据纳税人的所得是否来源于本国境内,来确定其纳税义务,而不考虑其是否为本国公民或居民。属人原则是以人的国籍和组织的国别为标准,本国的人和组织,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保护原则是指国家对于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行为及行为人进行的管辖,不论行为人的国籍,也不论行为发生在何地。普遍原则是指对于国际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国籍,不论犯罪地点在哪一个国家的领域内,各国均有权对其实行管辖。毒品犯罪属于国际犯罪,无国籍人罗某虽在缅甸贩卖毒品,但对于这种国际犯罪,依据普遍原则,我国法院有权对其进行定罪判刑。所以该案所适用的管辖原则在刑法上称为普遍原则。
5、欺行霸市、不讲职业道德、扰乱市场秩序,且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
A.自发性
B.盲目性
C.灵活性
D.滞后性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特点。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自发性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例如,一些经营者欺行霸市,不讲职业道德,扰乱市场秩序,盛行假冒伪劣产品,就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强调的是生产经营者由于不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使得他们的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灵活性并非市场经济的缺陷特点。滞后性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题干所描述的现象体现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