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第三目古代印度.ppt
文件大小:5.99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1.99千字
文档摘要

新知导入世界人种的大熔炉三大人种(黄种、黑种、白种)方言竟多达200种以上猜一猜,这是哪一个国家?古代印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新知导入看了印度的官方旅游片,你对印度了解多少?新知讲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新知讲解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代印度古古印度现今印度新知讲解代印度古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新知讲解亨佐达摩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罗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时间为公元前2400年-前1700年,占地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城市总体规划先进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消失之迷:外族入侵、洪水泛滥、沙漠侵害、史前核爆……新知讲解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安利雅人新知讲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婆罗门编造: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内容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新知讲解种姓制度特点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的人不得通婚。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摩奴法典》新知讲解种姓制度不但在当时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姓制种影响度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新知讲解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释迦牟尼新知讲解创立2无忧树是自尊而出世的象征菩提树是向善而得道的象征娑罗树是守信而圆满的象征七叶树是尚和而传承的象征教四圣树佛新知讲解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2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佛教教义从佛教的主张分析为什么佛教在印度迅速发展起来?新知讲解传播佛教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