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二课第二目唐的盛衰课件.ppt
文件大小:7.05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3.08千字
文档摘要

唐的盛衰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时间都城建立者618年长安太原起兵,长安称帝建唐朝新知讲解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同年,李渊在山西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新知讲解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新知讲解治国方略吸取隋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与唐太宗“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讲一讲魏征和唐太宗的小故事?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新知讲解治国方略?吸取隋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杜如晦(585年-630年)新知讲解革新措施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政治上:新知讲解革新措施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政治上: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唐太宗?新知讲解2.对读书人来说,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3.对统治者来说,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1.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分别以什么标准选拔官吏的?可以网络大量的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参与国家管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隋唐以前: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隋唐时期:科举考试革新措施政治上:新知讲解革新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经济上: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新知讲解(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新知讲解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3、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4、太宗谓公卿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思考下列材料,唐太忠治理国家具体措施是那些方面?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要善听正确意见,虚心纳谏大臣要廉洁奉公新知讲解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为维护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武则天讲一讲你知道的武则天?新知讲解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阅读P90,做好勾画1、发展科举,选拔人才2、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3、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无字碑”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怀与气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新知讲解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712年至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