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练习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
1.下列动物中具有吞食软粪的行为,以补充体内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动物是上
A、猴
B、兔
C、猫
D、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兔在夜间采食软粪,软粪中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兔吞食软粪可以补充体内这些营养成分。狗、猫、猴一般不具有吞食软粪的行为。
2.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A、实验动物工作的指南
B、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
C、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D、实验动物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它为实验动物的质量把控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实验动物质量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所以选B。
3.具有诱导排卵特点的动物是
A、家兔,猫,骆驼
B、家兔,大鼠,豚鼠
C、犬,家兔,大鼠
D、猴,猫,骆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家兔、猫、骆驼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即需要通过交配等刺激才会排卵。家兔、大鼠、豚鼠属于自发性排卵动物,能自动进行排卵。犬、猴通常也属于自发性排卵动物。所以具有诱导排卵特点的动物是家兔、猫、骆驼,答案选A。
4.SHRSP大鼠是从亚系中分离培养出的。
A、A亚系
B、B亚系
C、C亚系
D、D亚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SHRSP大鼠是从A亚系中分离培养出的。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高血压等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通过从A亚系进行特定的培育和筛选等操作得到SHRSP大鼠,其在遗传背景等方面有独特之处,能为相关疾病研究提供较好的动物模型。
5.防止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是。
A、灭野鼠、防止野鼠进入实验室。
B、购买动物时注意从有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购进动物。
C、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伤口被动物排泄物污染。
D、定期对动物进行血清学检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防止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是灭野鼠、防止野鼠进入实验室。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鼠类传播,野鼠是重要传染源,减少野鼠接触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定期对动物进行血清学检查主要是监测动物健康状态,不能直接防止感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伤口被污染是一定程度的预防措施但不是主要的;从有许可证单位购进动物主要是保证动物来源规范等,也不是防止感染的关键主要措施。
6.MHV的感染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这些病毒为非致病性,呈隐性感染
B、病鼠和无症状带毒鼠是本病的传染源。
C、自然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还可垂直传播给胎儿。
D、鼠肝炎病毒可感染小鼠和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MHV即鼠肝炎病毒,主要感染小鼠,一般不感染人,选项D表述错误。选项A,正常情况下这些病毒为非致病性,呈隐性感染,表述正确;选项B,病鼠和无症状带毒鼠是本病的传染源,表述正确;选项C,自然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还可垂直传播给胎儿,表述正确。
7.对自然宿主、人和其它动物都无明显的致病性,但可污染生物制剂。肿瘤移植物和细胞培养物的病原体是。
A、鼠痘病毒
B、猴病毒40
C、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D、仙台病毒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猴病毒40对自然宿主、人和其它动物都无明显的致病性,但可污染生物制剂、肿瘤移植物和细胞培养物。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病;鼠痘病毒可导致实验动物发病;仙台病毒也会对动物产生一定影响,均不符合题意。
8.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雄性动物有一块阴茎骨的动物是
A、猫
B、狗
C、兔
D、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狗具有发达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肠道很短,雄性动物有一块阴茎骨。兔、猫、猴不具备这些全部特征。
9.小鼠染色体对数为
A、20对
B、23对
C、21对
D、22对
正确答案:A
10.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在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A、2002年
B、1949年
C、1994年
D、1978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真正发展起来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实验动物工作在政策支持、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11.家兔的妊娠期为,哺乳期为。
A、20-21天;20-21天
B、30-35天;40-45天
C、65-70天;14-21天
D、58-63天;45-60天
正确答案:B
12.寒冷静态下小鼠产生的热量相当于基础代谢的倍。
A、1
B、0.5
C、10
D、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寒冷静态下,小鼠会通过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其产生的热量会明显高于基础代谢水平,通常能达到基础代谢的3倍以上。
13.大鼠在无菌条件下暴露十二指肠,自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蛔虫卵,数月后,可形成稳定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