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库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1.第二心音产生于
A、快速射血期
B、心室等容收缩期
C、心室舒张期
D、心房收缩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第二心音产生于心室舒张期。当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血流冲击瓣膜引起振动而产生第二心音。心房收缩期主要产生第四心音;心室等容收缩期和快速射血期主要与第一心音相关。
2.在刺激时间固定条件下,若增大刺激强度,心肌的反应是
A、完全强直收缩
B、全或无反应
C、动作电位振幅增大
D、增强收缩力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刺激时间固定条件下,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因为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动作电位振幅主要取决于离子通道的特性等,不会因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心肌收缩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当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时,心肌不发生收缩;一旦达到阈值,心肌就会产生最大收缩反应,不会随刺激强度进一步增大而增强收缩力量。所以增大刺激强度,心肌表现为全或无反应。
3.食物通过消化道时,在哪一部位停留时间最长
A、直肠
B、小肠
C、食管
D、结肠
E、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最长。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较长的长度和复杂的结构,能够充分进行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食物在小肠内会停留较长时间以完成这些过程。食管主要是食物通过的通道,停留时间很短;胃主要起到暂时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停留时间相对小肠较短;结肠主要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停留时间不如小肠长;直肠主要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停留时间也不长。
4.机能调控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属于
A、负反馈
B、前馈
C、正反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减弱的过程。它的作用是维持系统的稳定,使系统的输出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例如,当人体的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会感受到压力变化,并将信息反馈给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会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心脏的输出和血管的阻力,使血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正反馈是指控制部分的活动随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而加强的过程,它通常用于加速生理过程,如排尿、分娩等。前馈是指在控制部分发出指令之前,受控部分已经接收到了相关的信息,并提前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和适应性。
5.运动时,下列哪一种叙述是错误的
A、氧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的利用
B、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增加,引起心输出量增加
C、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肺泡通气量增加
D、内脏及不活动的肌肉的小动脉收缩
E、因蒸发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下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散热也会相应增加,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下降。运动时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会使肺泡通气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增加会引起心输出量增加;运动时内脏及不活动的肌肉的小动脉收缩;运动时氧解离曲线右移,有利于氧的释放和利用。
6.引起胸膜腔负压消失的情况是
A、吸气末
B、呼气末
C、气胸
D、平静呼吸
E、用力呼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气胸时,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膜腔负压消失。呼气末、吸气末、平静呼吸、用力呼吸时胸膜腔负压并不消失。
7.动物缺铁会导致
A、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小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C、大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
A、心房收缩期末
B、减慢充盈期末
C、快速充盈期末
D、等容舒张期末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房收缩期末,心房收缩时会使左心室进一步充盈,此时左心室容积达到最大,之后心室开始收缩进入射血期,容积逐渐减小。等容舒张期末、快速充盈期末、减慢充盈期末左心室容积都小于心房收缩期末。
9.动物存在骨髓再生障碍-再生不良时会导致
A、外周血液红细胞减少
B、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C、外周血液红细胞不变
D、外周血液红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动物存在骨髓再生障碍-再生不良时,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红细胞生成减少,所以会导致外周血液红细胞减少。
10.心肌缺氧引起冠状动脉舒张,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因素引起
A、氢离子
B、组胺
C、腺苷
D、前列腺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肌缺氧时,心肌细胞内ATP生成减少,ADP、AMP含量增多,它们可分解产生腺苷。腺苷具有强烈的舒张小动脉的作用,可使冠状动脉舒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氢离子、组胺、前列腺素虽然也与血管调节有关,但不是心肌缺氧引起冠状动脉舒张的主要因素。
11.下列中具有“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