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培养目标
福建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在专业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2.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与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4.综合素质: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培养计划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军事理论等。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
3.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各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制造工艺学、电气工程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分要求
1.总学分要求:根据不同专业,总学分要求一般在150-170学分之间。
2.公共基础课程学分:约40学分。
3.专业基础课程学分:约40学分。
4.专业核心课程学分:约50学分。
5.实践环节学分:约30学分。
四、教学安排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外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五、考核方式
1.考试:包括笔试、口试、实验操作等。
2.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3.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六、毕业要求
1.完成规定的学分,取得毕业证书。
2.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3.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
4.毕业设计(论文)合格。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七、特色与优势
1.产学研结合: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2.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国际化教育:学校与多所国外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视野。
4.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福建工程学院的培养方案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本方案的实施,相信福建工程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第2篇
一、前言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和地方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旨在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定位
福建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工程领域和相关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体育素养,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身心素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环境。
三、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体育等。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