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考试模拟题(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99题,每题1分,共99分)
1.变形杆菌属在普通培养基上菌落特点为
A、菌落大,呈黏液状,相互融合,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
B、常扩散生长,出现迁徙生长现象
C、中等大小、圆形、凸起、灰白色、湿润、光滑菌落
D、圆形、隆起、光滑湿润、不透明、菌落初呈白色,随后因种不同发展成黄色、白色或柠檬色
E、扁平粗糙型菌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变形杆菌呈迁徙扩散生长现象,这种生长现象可被0.1%石炭酸、4%硼酸、5%~6%琼脂以及同型血清或胆盐所抑制。
2.下列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的病毒是
A、森林脑炎病毒
B、汉坦病毒
C、登革热病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新疆出血热病毒
正确答案:D
3.下列与支原体定植有关的物质是
A、脂多糖
B、荚膜
C、神经毒素
D、核酸酶
E、P1蛋白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肺炎支原体以其尖端特殊结构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上,其黏附因子为一类对胰酶敏感的表面蛋白,称P1蛋白。
4.病毒吸附何种易感细胞的决定因素
A、核酸
B、壳粒及排列
C、衣壳蛋白
D、病毒体表面结构与易感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
E、病毒包膜
正确答案:D
5.下列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除外的是
A、肾综合征出血热
B、心肌炎
C、心包炎
D、手足口病
E、急性结膜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柯萨奇病毒可引起非特异性发热、手足口病、心肌炎、心包炎和急性结膜炎;而肾综合征出血热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
6.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蜡质D
B、荚膜
C、分枝菌酸
D、索状因子
E、磷脂
正确答案:C
7.下列对淋病奈瑟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B、主要致病物质为菌毛
C、培养需接种巧克力血琼脂平板,初次分离需供给5%的CO2
D、可致新生儿脓漏眼
E、抵抗力强,对消毒剂不敏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淋病奈瑟菌对冷、热、干燥和消毒剂抵抗力低。
8.孕妇在什么时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病率最高
A、分娩前1个月
B、胎儿出生时
C、孕期最后3个月
D、孕期20周内
E、分娩前1周
正确答案:D
9.肠道菌科H抗原为
A、细胞壁脂多糖
B、荚膜多糖
C、鞭毛蛋白
D、菌毛
E、包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肠道菌科H抗原为鞭毛抗原。
10.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
A、多糖
B、核酸
C、蛋白质
D、糖蛋白
E、磷酸盐
正确答案:D
11.患者,女,41岁。胆囊炎,胆汁标本在血平板长出一灰白色半透明菌落,革兰阳性球菌,触酶试验(-),可在胆汁七叶苷和6.5%NaCl培养基内生长。提示此菌为()
A、葡萄球菌
B、肠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解脲脲原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肠球菌属为革兰阳性球菌.触酶试验(-),可在胆汁七叶苷和6.5%NaCl培养基内生长。
12.患者,男,42岁。有不洁性交史。2个月前出现生殖器皮肤的无痛性溃疡,1个月后自然愈合,近日出现全身皮肤红疹,伴有淋巴结肿大。提示诊断为
A、猩红热
B、麻疹
C、肝炎
D、风疹
E、梅毒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梅毒螺旋体侵入皮肤黏膜约3周后,在侵入局部出现无痛性硬结及溃疡,称硬性下疳。局部组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下疳多发生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下疳常可自然愈合,2~3个月无症状的隐伏期后进入第二期。
13.一患脑膜炎的新生儿,血培养见大量球菌繁殖,该菌呈β-溶血、触酶阴性、分解葡萄糖产酸、杆菌肽耐药、CAMP试验阳性,该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A群链球菌
D、B群链球菌
E、脑膜炎奈瑟菌
正确答案:D
14.目前已知致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B、痢疾志贺菌肠毒素
C、伤寒沙门菌肠奉素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E、霍乱肠毒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致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
15.下列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志贺菌
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伤寒沙门菌
E、变形杆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
16.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
A、K抗原
B、M抗原
C、H抗原
D、Vi抗原
E、O抗原
正确答案:B
17.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三类,分类的依据是()
A、凝固酶
B、色素
C、发酵乳糖
D、发酵甘露醇
E、触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色素、生化反应不同,葡萄球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