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培养人B.传授知识C.传承文化D.服务社会
2.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是()
A.决定关系B.相互制约C.教育决定政治经济制度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抓关键期D.扬长避短
5.教育目的的核心是()
A.培养什么人B.怎么培养人C.为谁培养人D.培养的质量规格
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发明C.对教育内容的加工创造D.探索未知领域
8.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激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
4.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
A.道德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心理素养
5.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
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组织D.横向组织
6.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有()
A.教学目的和任务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学生的实际情况D.教师自身的素养
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课外辅导
8.德育的途径有()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
9.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10.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
4.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
6.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8.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9.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10.教育研究方法中,行动研究法适用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还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
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答: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供多样化学习机会与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挥优势,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培养独特个性。
2.谈谈在教育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答: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开展丰富德育活动,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