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环境
2.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是()
A.决定关系B.依存关系C.领导关系D.支配关系
4.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抓住关键期D.扬长避短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B.班级管理C.教书育人D.教育科研
6.课程的核心要素是()
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评价D.课程实施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0.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4.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D.对家长的研究
5.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有()
A.教学目的和任务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学生的实际情况D.教师的自身素质
6.德育的途径有()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D.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
A.观察法B.谈话法C.调查访问D.分析书面材料
8.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9.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10.现代教育的特点有()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2.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
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
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6.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7.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8.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0.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交流与丰富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
2.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答: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如校本培训、参加学术活动等;自我教育,包括反思、阅读等。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简述德育的原则。
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思维;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
2.谈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学生观;提高自身素养;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做到关爱、尊重学生。
3.讨论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答: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制定;设立多样化岗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