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lOO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同时增购X和Y。
D、停止购买
正确答案:A
2.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效用大小()。
A、取决于它们的价值
B、取决于它们的价格
C、可以比较
D、无法比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但无法用具体的数值来表示。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因为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效用大小不仅取决于它们的价值或价格,还取决于消费者对它们的偏好程度。选项D也是错误的,因为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较,只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值来表示。
3.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MRTSLK=PL/PK
B、MPL/PL=MPK/PK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上述都正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生产者均衡点是指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品时,使得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水平。因此,选项A中的MRTSLK表示边际替代率,即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将一种生产要素替代为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比率。在生产者均衡点上,边际替代率应该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即PL/PK。选项B中的MPL/PL和MPK/PK分别表示劳动边际产出与劳动价格的比率,以及资本边际产出与资本价格的比率。在生产者均衡点上,这两个比率应该相等。选项C中的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表示在生产者均衡点上,生产者的总成本最小,即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品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因此,选项D中的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是生产者均衡点的基本特征。
4.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A、张某买了面包
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
C、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
D、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1个。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D描述了张某对面包的需求,即当面包的价格为1元时,张某准备购买4个;当面包的价格为2元时,张某准备购买1个。这符合需求理论中的“价格效应”,即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增加。选项A、B、C都没有描述张某对面包的需求。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P=AR
B、P=MR
C、P=MC
D、P=AC。
正确答案:C
6.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先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4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
A、1000单位
B、多于1000单位但小于1400单位
C、1400单位
D、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B
7.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C、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D、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正确答案:C
8.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知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价格弹性的定义,价格弹性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在本题中,价格下降了1美元,即价格变化了33.3%(1/3),需求量增加了2单位,即需求量变化了22.2%(2/9)。因此,价格弹性为22.2%/33.3%≈0.67。由于价格弹性小于1,说明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非常敏感,因此价格下降导致的总收益减少。具体来说,价格下降前的总收益为3*9=27美元,价格下降后的总收益为2*11=22美元,总收益减少了5美元,因此选项C正确。
9.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为()。
A、D=AR≠MR
B、D=AR=MR=P
C、D=AR=MR≠P
D、D≠P。
正确答案:B
10.西方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
A、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
B、混合经济体制。
C、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D、自然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B
11.无差异曲线为直线时,则两种商品()。
A、独立
B、完全替代
C、互补
D、部分替代。
正确答案:B
12.生产函数表示()。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出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B、若一人选择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C、经济分析中的生产成本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