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介入护理操作规范.pptx
文件大小:1.8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3.04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介入护理操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术前护理准备标准

03

术中护理配合规范

04

术后护理管理重点

05

特殊并发症处理

06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01

神经介入技术概述

01

神经介入技术概述

PART

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内支架等器材,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一种技术。

介入治疗定义

按照治疗部位可分为颅内血管介入、脊髓血管介入和周围神经血管介入;按照治疗目的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和脑肿瘤介入等。

神经介入分类

介入治疗定义与分类

脑血管解剖特点

脑动脉供血区域与脑功能区密切相关,willis环是脑底动脉的主要吻合处,是介入治疗的关键部位;脑静脉系统复杂,与脑动脉系统存在广泛吻合。

脊髓血管解剖特点

周围神经血管解剖特点

神经血管解剖关联性

脊髓动脉供血来自双侧椎动脉和肋颈干等,脊髓静脉系统复杂,包括脊髓前静脉、脊髓后静脉和脊髓周围静脉丛。

周围神经干、神经丛和神经末梢均有血管伴行,神经干上常有动脉吻合支,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复杂,是介入治疗的重要靶点。

术前护理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做好患者心理准备和手术区皮肤准备。

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器材和药物的正确使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保障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手术疗效。

护理核心价值定位

01

02

03

02

术前护理准备标准

PART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

病史询问

生命体征监测

术前宣教

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运动、感觉、语言、视觉等方面。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用药史、手术史等,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术前生命体征平稳。

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风险、预期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患者风险评估流程

器械消毒

对所有手术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浸泡消毒,确保器械无菌。

备物清单

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如导管、鞘管、导丝、栓塞剂、造影剂等,并检查其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

器械检查

检查手术器械的完好性和功能,确保手术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

急救设备

准备急救设备,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使用。

器械消毒与备物清单

A

C

B

D

选择患者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如面对面交流、图示等。

让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确保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得到保障。

详细解释手术过程、风险、预期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手术。

记录沟通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进行参考和追踪。

沟通方式

03

术中护理配合规范

PART

实时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生命体征监测参数

报警设置

设定各参数报警范围,确保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各参数数据,以便分析和评估患者术中状况。

导管室无菌操作控制

手术所需器械、敷料等物品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确保无菌。

物品灭菌

导管室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确保手术环境洁净。

环境消毒

医护人员需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和口罩,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医护人员无菌操作

造影剂过敏应急预案

术前应进行造影剂过敏测试,确保患者对其无过敏反应。

备好抗过敏、升压、急救等药品,以便随时应对过敏反应。

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等急救器材,确保患者安全。

造影剂过敏测试

急救药品准备

急救器材准备

04

术后护理管理重点

PART

穿刺点观察与压迫方案

术后应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确保止血彻底,避免出血或血肿形成。

穿刺点止血

穿刺点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预防感染。

穿刺点消毒

根据穿刺部位和凝血功能,确定合适的压迫止血时间,避免形成血肿或假性动脉瘤。

压迫止血时间

评估穿刺点疼痛程度,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穿刺点疼痛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疼痛评估

神经功能监测

神经功能康复训练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时发现意识障碍或昏迷等异常情况。

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取有效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痛苦。

对术后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包括感觉、运动、语言等功能的评估,及时发现神经功能异常。

根据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功能动态评估

脑出血

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脑出血征象。

并发症预警指标体系

01

脑梗死

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等脑梗死症状。

02

血栓形成

注意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征象,如疼痛、肿胀、皮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