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救处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急救处理流程
01
疾病识别与评估
03
护理操作要点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05
康复护理介入
06
培训与质量管理
01
疾病识别与评估
典型症状快速识别
是否出现口角歪斜、面瘫等症状。
面部
是否能正常说话,有无语言障碍或表达不清。
言语
是否出现肢体无力、瘫痪、抽搐等症状。
肢体
是否清醒,有无意识障碍或昏迷。
意识
NIHSS评分工具应用
是一种标准化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工具,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评分简介
评分内容
评分意义
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等多个方面。
有助于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护理计划制定。
院前急救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依据
转运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基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NIHSS评分等工具进行综合判断。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急救措施,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溶栓治疗等。
在转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和静脉通道的稳定,同时与接收医院进行有效沟通,做好转运途中的急救准备。
02
急救处理流程
分诊优先级别判定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脑卒中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01
优先级排序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个优先级,确保高危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02
分诊人员要求
分诊人员需具备脑卒中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分诊。
03
绿色通道启动标准
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
诊断标准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脑出血、脑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
排除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且排除禁忌症的患者,应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进行紧急救治。
启动条件
溶栓/取栓时间窗管理
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3-4.5小时内,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病情评估。
溶栓时间窗
取栓时间窗
时间窗内处理
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卒中,若超过溶栓时间窗或溶栓效果不佳,可考虑机械取栓,时间窗可适当延长。
在时间窗内,应尽可能缩短患者到达医院至用药或手术的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03
护理操作要点
患者安全体位管理
翻身拍背
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
03
将患者头部抬高15-3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02
头部抬高
偏瘫卧位
患者宜采取偏瘫卧位,保持患侧肢体在上方,以减少患肢受压和痉挛。
01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
体温监测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01
脉搏监测
定时测量脉搏,观察脉搏的强弱和节律。
02
呼吸监测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异常。
03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维持血压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提高氧饱和度。
呼吸机辅助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确保患者通气量充足。
气道湿化
使用湿化器或雾化吸入等方式,保持患者气道湿润,防止痰液黏稠和呼吸道干燥。
气道与呼吸支持护理
04
并发症预防处理
颅内压增高应对策略
药物治疗
脑室引流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部抬高
通过静脉注射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高渗盐水等,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细胞受损。
对于严重脑积水的患者,可通过脑室穿刺引流术,将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引流出来,以降低颅内压。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加重颅内压升高。
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误吸风险防控措施
呕吐处理
气管插管
饮食管理
定时翻身拍背
患者出现呕吐时,应立即将其头部转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对于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禁食或给予鼻饲饮食,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对于昏迷或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误吸的发生。
迅速清除患者周围的硬物,将患者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舌咬伤和误吸呕吐物。
立即给予抗癫痫药物,如地西泮、苯妥英钠等,以控制癫痫发作。
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癫痫发作紧急处置
防止伤害
药物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生命体征
05
康复护理介入
采用肌力测试、肌张力评定等方法评估患者肢体运动能力。
运动功能评估
通过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检查患者感觉功能。
感觉功能评估
01
02
03
04
通过GCS、瞳孔变化等指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