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烧伤的护理措施.pptx
文件大小:3.1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2.75千字
文档摘要

烧伤的护理措施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急救阶段处理

02

创面护理规范

03

感染风险防控

04

疼痛与并发症管理

05

康复期护理干预

06

患者教育体系

01

急救阶段处理

烧伤部位快速降温方法

将烧伤部位迅速放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或浸泡,可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烧伤深度。

用冷水冲洗或浸泡

可用冰块冷敷烧伤部位,但需注意避免冻伤,且不要把冰块直接放在皮肤上。

冰块冷敷

可在烧伤部位涂抹清凉油或药膏,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烧伤程度。

涂抹清凉油或药膏

衣物与饰品移除原则

保留粘在伤口上的衣物

如衣物已粘在伤口上,不要强行撕扯,以免加重伤势。

03

如衣物紧贴伤口,可用剪刀小心剪开,避免损伤皮肤。

02

小心剪开衣物

迅速移除衣物和饰品

迅速移除烧伤部位的衣物和饰品,避免热量继续传递,同时注意不要撕裂伤口。

01

创面保护性覆盖操作

干净纱布覆盖

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避免细菌感染,同时可减少疼痛。

01

避免使用粘性物质

不要用粘性胶带或绷带直接粘在伤口上,以免再次损伤皮肤。

02

暴露疗法

对于较小的烧伤创面,可采取暴露疗法,让伤口自然干燥愈合,但需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03

02

创面护理规范

无菌清创操作流程

清洗伤口

伤口消毒

清除坏死组织

伤口缝合或包扎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的自来水彻底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无菌器械和手法,将伤口内的坏死组织、异物等彻底清除干净。

根据伤口情况,进行缝合或包扎处理,以保护伤口并促进愈合。

敷料选择与更换标准

根据伤口的性质和渗出液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纱布、棉垫、泡沫敷料等。

敷料选择

根据伤口渗出液的多少和敷料的污染程度,确定敷料的更换频率,一般每天至少更换一次。

敷料更换频率

更换敷料时应遵循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更换敷料的方法

渗出液动态观察要点

渗出液的量

渗出液的变化趋势

渗出液的颜色和性质

观察伤口渗出液的多少,判断伤口的愈合情况。

观察渗出液的颜色和性质,如是否浑浊、有异味等,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观察渗出液的变化趋势,如逐渐减少还是持续增多,以及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03

感染风险防控

抗生素使用指征

烧伤面积大

通常涉及体表大面积,感染风险高,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01

深度烧伤

深度烧伤,如三度烧伤,感染风险更高,需使用抗生素。

02

创面污染

烧伤创面存在大量污染物,如泥土、粪便等,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03

免疫低下

患者免疫力低下,如老年、幼儿、慢性疾病等,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04

创面微生物监测频率

常规监测

高危患者

更换敷料

特殊情况

每日或隔天对烧伤创面进行微生物监测,以及时了解创面感染情况。

对于深度烧伤、免疫低下等高危患者,需增加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

每次更换敷料前后进行微生物监测,以确保新的敷料不被污染。

如出现感染迹象或发热等,需随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空气消毒

保持烧伤病房空气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以降低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物品消毒

所有接触烧伤创面的物品,如敷料、器械等,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手卫生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需进行手卫生处理,以减少手部细菌的传播。

隔离措施

对于严重烧伤或存在高度感染风险的患者,需采取隔离措施,如单独病房、专用设备等。

环境消毒管理要求

04

疼痛与并发症管理

阶梯式镇痛方案设计

药物治疗

疼痛评估与教育

非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的程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并按时给药,以缓解患者疼痛。

包括冷敷、按摩、针灸等,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缓解患者疼痛。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

休克预防监测指标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症状。

生命体征监测

记录患者每小时尿量,尿量减少可能是早期休克的症状之一。

尿量监测

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纠正休克。

血液生化指标监测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等,降低血液凝固性,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预防

使用弹力袜、气囊压迫装置等机械性方法,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活动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

05

康复期护理干预

瘢痕控制技术应用

压力治疗

采用弹力套、压力衣等物品,对瘢痕施加适度压力,预防瘢痕增生。

01

硅胶制剂

使用硅胶贴、硅胶霜等,有助于减少瘢痕形成,改善瘢痕质地。

02

激光、射线治疗

利用激光、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