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烧伤患者临床护理要点.pptx
文件大小:3.6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2.72千字
文档摘要

烧伤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烧伤基础知识

02

护理评估流程

03

创面处理技术

04

并发症防控策略

05

康复期护理重点

06

护理质量管理

01

烧伤基础知识

烧伤分类与分度标准

放射性烧伤

由放射线引起的烧伤,根据放射线剂量和照射时间进行分类。

03

由酸、碱、磷等化学物质引起的烧伤。根据化学物质性质和烧伤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02

化学烧伤

热力烧伤

由火焰、热液、热固体等引起的烧伤。按照烧伤严重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烧伤。

01

烧伤病理生理变化

局部炎症反应

蛋白质变性

电解质平衡紊乱

能量代谢障碍

烧伤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是局部炎症反应的表现。

烧伤后局部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受损,细胞失去正常功能。

烧伤后大量体液渗出,导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后能量代谢异常,能量需求增加,但胃肠道消化功能受损,营养吸收困难。

烧伤面积

评估烧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常采用九分法或手掌法进行计算。

烧伤深度

评估烧伤深度及组织损伤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并发症情况

烧伤后容易出现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是评估烧伤患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严重程度评估指标

02

护理评估流程

早期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

持续监测患者体温,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防止感染。

01

呼吸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困难或窒息风险。

02

心率

监测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03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警惕休克或血容量不足的情况。

04

创面深度判断方法

6px

6px

6px

深浅不同烧伤程度会呈现不同颜色,如红斑、水疱、焦痂等。

观察创面颜色

评估创面渗出液的性质、量和速度,判断烧伤深度和面积。

创面渗出情况

询问患者疼痛程度,烧伤深度不同,疼痛感也不同。

疼痛程度

01

03

02

检查创面周边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判断烧伤深度和血液循环状况。

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04

全身并发症风险评估

感染风险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

肾功能

评估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创面污染情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预防感染。

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注意呼吸道烧伤或吸入性损伤的可能性。

评估患者循环功能,包括血容量、心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等。

监测患者尿量、尿色和尿比重等指标,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

03

创面处理技术

保留未受损的脂肪、肌肉等组织,以维持创面的正常代谢。

保留间生态组织

采用压迫、药物等方法止血,同时轻柔操作以减轻患者疼痛。

止血与减轻疼痛

01

02

03

04

包括焦痂、腐肉等,以避免感染扩散和创面加深。

清除坏死组织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无菌操作

清创操作规范

适用于创面渗液较多、需要频繁更换的情况,如烧伤早期。

具有吸收渗液、保持创面干燥的作用,适用于渗出较多的创面。

可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外界细菌侵入,适用于干燥、清洁的创面。

如生物敷料、银离子敷料等,具有抗菌、促进愈合等作用,适用于感染创面或难愈合创面。

敷料选择与应用场景

纱布类敷料

泡沫类敷料

透明膜类敷料

特殊敷料

换药频率与无菌原则

根据创面情况而定,一般在渗液较多时需每日更换,随着创面逐渐干燥可逐渐减少换药次数。

换药频率

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等防护措施,操作时避免污染创面和敷料。同时,要注意观察创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出血等异常情况。

无菌原则

01

02

04

并发症防控策略

感染预防核心措施

接触隔离

严格遵守接触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01

创面处理

及时清理伤口、更换敷料,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02

抗生素应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

03

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04

休克期液体管理方案

液体复苏

监测指标

电解质平衡

水分摄入

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密切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指导液体复苏。

及时补充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合理安排水分摄入,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饮水。

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发现心理问题。

心理评估

心理应激干预路径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心理支持

通过药物治疗、伤口护理等手段减轻患者疼痛。

疼痛管理

改善睡眠环境,促进患者休息和睡眠。

睡眠调整

05

康复期护理重点

关节功能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烧伤部位,尽早开始床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僵硬。

早期活动

根据患者耐受力和关节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避免过度运动。

逐渐增加强度

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关节功能锻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