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护理规范与临床实践.pptx
文件大小:8.55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4.64千字
文档摘要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护理规范与临床实践主讲人:时间:

目录CONTENTS01疾病概述07药物治疗护理02病理生理机制08并发症护理03临床表现与分期09典型案例分析04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05治疗原则06围手术期护理10护理研究进展

01疾病概述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非哺乳期女性。该病好发于30-40岁女性,占乳腺良性疾病的2%-5%,复发率高达15%-30%,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定义与基本特征定义与流行病学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乳腺导管阻塞、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导管排泄障碍是常见诱因。吸烟史(RR=2.3,95%CI1.4-3.8)和维生素A缺乏也是发病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病因病因与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多样,乳晕区肿块(87%病例)、乳头内陷(62%)较为常见,且有反复发作倾向。患者常伴有乳房疼痛、红肿、发热,部分患者还会有乳头溢液,影响生活质量。症状表现临床特点

02病理生理机制

病理表现为导管扩张伴脂质沉积,大量浆细胞浸润(CD138+),可继发性形成肉芽肿。显微镜下可见乳腺导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为主,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组织病理表现病理学特征

导管内角化物质栓塞,导致导管内压升高(可达300-500mmHg),引起局部胀痛不适。

此阶段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感觉乳房局部轻度胀痛,易被忽视。导管阻塞期CD4+T细胞聚集,IL-6/IL-8水平升高,促进肉芽肿形成,病变逐渐转为慢性炎症。

病变部位可能形成硬结或肿块,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肉芽肿形成期导管破裂后,脂肪酸外溢引发化学性炎症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此时炎症范围可能扩大,疼痛加剧,患者常因乳房红肿热痛前来就医。渗出期炎症发展三阶段

TLR4/NF-κB通路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过度表达,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这些分子机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未来治疗的潜在靶点。信号通路与蛋白表达分子机制

03临床表现与分期

乳房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常伴有疼痛,乳头溢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或脓性。

患者可能因乳房肿块、疼痛或乳头溢液而感到焦虑和不安,影响日常生活。局部症状急性期可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全身症状逐渐减轻。

全身症状的出现提示炎症反应较为剧烈,需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全身症状临床表现

质硬肿块,皮肤橘皮样变,MRI显示T2WI高信号结节伴周边强化。

此阶段炎症逐渐局限化,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形成脓肿或瘘管。02瘘管形成(23%病例),乳头固定,钼靶显示星芒状阴影,需与乳腺癌鉴别。

慢性期病程较长,治疗较为困难,患者需长期随访和护理,防止复发。03突发红肿热痛,乳头溢液(浆液性/血性),超声显示导管扩张(3mm)伴周边血流信号。

此阶段病情进展较快,需及时采取抗炎等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01急性期(1-2周)亚急性期(2-4周)慢性期(1月)临床分期

04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但确诊需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浆细胞20/HPF,超声特征性表现:“双轨征”“窦道征”。主要标准诊断标准

乳腺癌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内上象限,常由小变大,晚期与皮肤粘连,出现“橘皮样”改变和乳头凹陷。

乳腺导管扩张症肿块多位于乳晕下,可由肿大变为缩小和反复发作,早期即与皮肤粘连并出现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软有压痛。与乳腺癌的鉴别导管内乳头状瘤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血性,乳腺X线导管造影可见导管内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浆细胞性乳腺炎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少见血性,乳腺X线导管造影显示多个大、中导管扩张,迂曲走行呈蚯蚓状。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乳腺结核在乳腺内可表现为结节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较差,常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从瘘管中流出干酪样坏死物。

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形成后亦可溃破形成瘘管,从瘘管中流出脓性物,涂片检查有脓细胞坏死物、浆细胞、淋巴细胞。与乳腺结核的鉴别鉴别诊断

05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肿块扩大切除、乳腺象限切除等,可有效去除病变组织。

手术需根据病变范围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保留乳房外形,减少术后并发症。01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控制炎症,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抗结核药等,但需谨慎评估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0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西医治疗

中医药疗法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可采用温阳通络法联合寸径切开法等特色疗法。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可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