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主要是指()
A.骨量正常,但骨组织微结构损坏
B.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C.骨量低下,但骨组织微结构正常
D.骨量正常,骨组织微结构正常
2.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A.5%
B.10%
C.19.2%
D.50%
3.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以下哪项不是骨重建过程中的关键细胞()
A.成骨细胞
B.破骨细胞
C.骨细胞
D.软骨细胞
4.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中,不可控因素不包括()
A.种族
B.增龄
C.女性绝经
D.过量饮酒
5.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是()
A.X线检查
B.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
C.CT检查
D.血清钙水平检测
6.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中,基础措施不包括()
A.调整生活方式
B.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C.药物干预
D.适度日照
7.以下哪项不是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作用机制()
A.骨吸收抑制剂
B.骨形成促进剂
C.双重作用药物
D.增加食欲
8.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
A.促进成骨细胞活性
B.抑制破骨细胞功能
C.增加钙的吸收
D.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9.绝经激素治疗(MHT)的禁忌证不包括()
A.子宫内膜癌
B.乳腺癌
C.冠心病
D.活动性肝病
10.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疗法()
A.慢跑
B.游泳
C.太极
D.针灸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骨质疏松症分为()和()两大类。
2.我国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3.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分为()和()。
4.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的诊断和基于()的诊断。
5.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目标是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丢失,避免跌倒和骨折。
6.钙剂的补充应首选通过()摄入,不足时再考虑补充钙剂。
7.维生素D的推荐补充剂量为每日()IU。
8.双膦酸盐类药物中,()是首个上市的口服双膦酸盐药物。
9.地舒单抗是一种()抑制剂。
10.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疗法应遵循()、()、()的原则。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
A.我国老年人口众多
B.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C.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D.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2.骨重建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包括()
A.成骨细胞
B.破骨细胞
C.骨细胞
D.软骨细胞
3.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中,可控因素包括()
A.不健康生活方式
B.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C.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D.种族
4.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
A.腰背疼痛
B.脊柱变形
C.骨折
D.心悸
5.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A.X线检查
B.CT
C.MRI
D.核医学检查
6.骨密度测量方法有()
A.DXA
B.QCT
C.QUS
D.超声检查
7.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中,基础措施包括()
A.调整生活方式
B.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C.药物干预
D.康复治疗
8.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中,骨吸收抑制剂包括()
A.双膦酸盐类
B.RANKL单克隆抗体
C.降钙素
D.雌激素
9.绝经激素治疗(MHT)的适应证包括()
A.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B.有绝经相关症状的女性
C.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女性
D.希望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
10.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中,物理因子治疗包括()
A.脉冲电磁场
B.体外冲击波
C.超短波
D.微波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2.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不需要进行骨密度测量。()
3.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用于骨折风险预测。()
4.钙剂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药物。()
5.双膦酸盐类药物适用于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
6.绝经激素治疗(MHT)对所有绝经后女性都安全有效。()
7.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进行任何运动。()
8.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9.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是降低骨折风险。()
10.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应富含钙、低盐和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