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家庭急救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临时固定技术
现场初步处置
急救基础认知
目录
4
5
6
后续跟进事项
转运前准备
疼痛与肿胀管理
目录
01
急救基础认知
骨折类型与体征识别
稳定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如青枝骨折、裂纹骨折等,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
骨折端易发生移位,如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等,可出现明显畸形、异常活动等体征。
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有出血、感染风险,需紧急处理。
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局部症状相对较轻,但需注意内出血和神经损伤的可能。
家庭急救核心目标
减轻疼痛
通过固定、制动等措施减少骨折部位的活动,以缓解疼痛。
01
控制出血
对于开放性骨折,需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
02
限制活动
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减少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
03
迅速就医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04
风险操作禁忌提示
不要随意移动患者
在未经专业急救培训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移动骨折患者,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02
04
03
01
勿用非专业物品固定
不要用绷带、绳索等非专业物品进行固定,以免造成局部压迫或影响血液循环。
禁止自行复位
非专业人员不要尝试自行复位骨折部位,以免加重损伤或导致畸形愈合。
避免用药错误
在急救过程中,不要给患者服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影响医生判断。
02
现场初步处置
伤者体位固定原则
适用于怀疑脊柱骨折或骨盆骨折的伤者,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仰卧位
适用于怀疑后背或脊柱骨折的伤者,以减少脊柱的弯曲和扭曲。
俯卧位
适用于怀疑四肢骨折的伤者,将患侧肢体朝上放置,以减少疼痛。
侧卧位
患肢制动简易方法
衣物固定
在没有专业固定物品的情况下,可利用衣物等柔软物品将患肢固定在身体一侧。
03
使用绷带或纱布将患肢与身体固定,注意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02
绷带包扎
木板固定
利用木板、树枝等硬质物品固定患肢,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01
开放性伤口处理步骤
清洗伤口
止血处理
伤口包扎
寻求医疗帮助
用清洁的流动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和细菌。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压迫伤口止血,避免使用止血带等物品勒紧伤口。
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避免细菌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避免伤口感染和骨折加重。
03
临时固定技术
夹板选择与代用材料
01
夹板选择
选用硬质、稳定、可塑性强且对皮肤无害的材料,如木板、塑料板等。
02
代用材料
在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使用硬纸盒、书本、树枝等代替夹板。
关节上下固定要点
确保夹板放置在受伤关节的上方和下方,将关节固定在中间,避免关节活动。
关节上下固定
夹板固定时,应保持关节的生理弯曲角度,避免过度伸展或弯曲。
关节弯曲角度
绑带松紧度控制标准
绑带应绑紧,但要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绑带松紧度
绑带应绑在夹板的上下两端,避免直接绑在受伤部位,以减少对皮肤的压迫。
绑带位置
01
02
04
疼痛与肿胀管理
冰敷应用规范
冰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冰敷能够缩小血管,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冰敷的时间和频率
冰敷的注意事项
每次冰敷时间应持续15-20分钟,每2-3小时冰敷一次,避免冻伤皮肤。
使用冰袋或冰块时,应将其包裹在毛巾或布中,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1
2
3
患肢抬高操作要求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患肢抬高的意义
使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确保舒适和稳定;避免长时间抬高而导致不适。
抬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非处方药物使用建议
止痛药
可酌情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以缓解疼痛。
01
消炎药
可咨询药师或医生建议使用非处方消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炎症。
02
用药注意事项
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剂量、用法及禁忌;如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相关药物。
03
05
转运前准备
搬运协作注意事项
平稳搬运
注意患者反应
协同配合
在搬运患者时,要保持平稳,避免剧烈震动和颠簸,以免加重伤势。
搬运时要协同合作,确保患者的头部、躯干和四肢保持同一水平,防止扭曲或摆动。
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搬运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转运工具选择标准
选择硬板担架或硬质平板,可以有效支撑患者身体,避免在转运过程中产生扭曲或弯曲。
硬板担架
转运工具要稳定可靠,四轮担架或平板车是常见选择,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平稳与安全。
稳定性好
转运工具要便于操作,方便在狭窄的空间内移动,同时要确保能够平稳地抬起和放下患者。
便于操作
医疗信息记录要素
包括患者姓名、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