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针刺治疗腰突症.pptx
文件大小:3.7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2.39千字
文档摘要

针刺治疗腰突症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治疗原理03常用穴位04操作规范05疗效评估06注意事项01疾病概述

01疾病概述PART

腰突症定义与病因腰突症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的一种病变。腰突症定义腰突症的主要病因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长期慢性劳损、外伤、遗传因素以及腰骶部先天性异常等。腰突症病因0102

典型临床表现腰痛是腰突症患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腰痛坐骨神经痛神经功能受损坐骨神经痛是腰突症的重要表现,疼痛从腰部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电击样或烧灼样疼痛。腰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西医诊断标准01症状和体征根据患者的腰痛、坐骨神经痛等典型症状,结合直腿抬高试验、神经功能检查等体征,可初步诊断腰突症。02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是诊断腰突症的重要手段,可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以及与神经根的关系。

02治疗原理PART

中医经络学说基础经络概念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与腰椎关系腧穴作用腰椎周围有多条经络循行,腰椎病变会影响经络畅通,导致气血瘀滞和疼痛。腧穴位于经络上,是气血输注和聚集的部位,通过针刺腧穴可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目的。123

针刺镇痛机制针刺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和触觉等感觉,通过神经传导达到镇痛效果。神经调节针刺可调节体内疼痛相关物质(如内啡肽、5-羟色胺等)的含量,从而起到镇痛作用。体液调节针刺可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疼痛感。心理作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等引起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等。适应症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妊娠期妇女、皮肤感染或溃疡等不宜使用针刺疗法。禁忌症0102

03常用穴位PART

核心主穴选择(如夹脊穴、环跳穴)01夹脊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背痛。02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具有疏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等。

配伍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共奏疏经通络、行气活血之功,常用于治疗腰突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配伍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穴共奏温肾壮阳、强腰脊之功,常用于治疗腰突症引起的腰痛、腰膝酸软等。配穴配伍规律

精准定位技巧根据穴位在体表的解剖位置,结合患者体型和脂肪厚度进行定位,如夹脊穴位于脊柱旁开0.5寸处。体表定位法触摸按压法解剖定位法通过触摸和按压寻找敏感点或酸胀感,以确定穴位位置,如环跳穴在臀部深处,按压有酸胀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确定穴位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进行精确定位,如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处。

04操作规范PART

进针角度与深度根据腰椎生理曲度和病变部位确定,一般采用直刺或斜刺,避免刺入椎管或损伤神经根。进针角度根据患者身体胖瘦、肌肉厚薄、病变部位深浅等因素决定,一般针刺深度在2-5厘米之间,不宜过深。进针深度0102

捻转提插手法01捻转法将针柄轻轻左右捻转,使针身产生轻微旋转,以加强针感,促进气血运行。02提插法将针向上提插,以扩大针感范围,促进气血流通,同时也可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提插幅度。

疗程周期设计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身体状况确定,一般每周治疗2-3次,连续治疗2-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周期疗程之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疗效或加重病情。疗程间休息

05疗效评估PART

疼痛评分量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过一条直线,让患者在线上标记自己疼痛的程度,从0到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数字评分量表(NRS)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让患者从0到10中选择一个数字来描述自己的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包含描述疼痛性质的词汇,如烧灼感、刺痛、钝痛等,以及疼痛强度的评分,更全面地评估疼痛。123

功能恢复指标腰椎活动度行走能力肌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患者在治疗后腰椎的伸展、屈曲、侧屈等活动范围是否恢复。通过肌力测试,了解患者腰部肌肉的力量恢复情况,特别是竖脊肌、腰大肌等重要肌肉。观察患者治疗后行走是否平稳,步态是否正常,能否进行长距离行走。评估患者治疗后能否独立完成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

复发率追踪随访观察制定定期随访计划,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复发迹象。01复发率统计记录治疗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包括复发时间、症状严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