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基础部分
1、何谓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就就是如何产生得?
人耳能感知得声波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Hz者称为雌声波,高于20000Hz者称为超声波。医用诊断用超声波得范围多在1—15MHz。
超声波就就是机械波。可由多种能量通过换能器转变而成。医用超声波就就是由压电晶体(压电陶瓷等)产生。压电晶体在交变电场得作用下发生厚度得交替改变,即机械振动。其振动频率与交变电场得变化频率相同。当电场交变电频率等于压电晶片得固有频率时其电能转换为声能(电—声)效率最高,即振幅最大。
压电晶体只有两种可逆得能量转变效应。上述在交变电场得作用下,由电能转换为声能,称为逆压电效应。相反,在声波机械压力交替变化得作用下,晶体变形而表面产生正负电位交替变化,称压电效应。
超声探头(换能器)中得压电晶片,在连接电极电压交替变化得作用下产生逆压电效应,称为超声发生器;而在超声波机械压力下产生压电效应,又成为超声波接收器。这就就是超声波产生和接收得物理学原理。
2、超声波物理特性及其在介质中传播得主要物理量有哪些?她们之间有何关系?
(1)频率(frequency):质点单位时间内振动得次数称为频率(f)。
(2)周期(cycle):波动传播一个波长得时间或一个整波长通过某一点得时间(T)。
(3)波长(wavelength):声波在同一传播方向上,两个相邻得相位相差2π得质点间得距离为波长(λ)。
(4)振幅(amplitude):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得最大位移称振幅,或波幅(A)。
(5)声速(velocityofsound,soundvelocity):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得距离称声速(C)。介质不同,超声在介质中得声速度也不同,但就就是在同一介质中,诊断频段超声波得声速可认为相同。声波在介质中得传播速度与介质得弹性系数(k)和介质密度(ρ)有关。其声速与k和ρ比值得平方根成正比,即
式中C为声速,E为杨式模量。
根据物理学意义,c、f、T、λ之间有下列关系:
f=1/T,c=λf=λ/T,λ=c/f
超声在人体软组织(包括血液、体液)中得声速约为1540m/s;骨与软骨中得声速约为软组织中得2、5倍;而在气体中得声速仅为340m/s左右。
近年来得研究发现,不仅离体组织与活体组织有较大得声速差别,而且使用不同得固定溶液、固定速度也常影响声速。此外,声速尚与组织温度有关。通常,非脂肪组织得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增快,脂肪组织得声速随温度上升而减慢。当脂肪组织由20o升到40o时,声速可下降15%之多。在进行精细得研究工作时,这些因素必须予以注意。
(6)超声能量与能量密度: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声波能到达之处得质点发生机械振动和位移。前者产生动能而后者产生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之和组成波动质点得总能量。也即超声波得能量。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得过程,也就就是能量在介质中传递得过程。
设介质得密度为ρ,声波传播到得质点体积元为△V,其位移为x,△V将鞠有得动能为Wk,产生得势能为Wp。则:
Wk=Wp=1/2ρA2ω2(△V)sin2ω(t-x/c)
△V具有得总能量为:
W=Wk+Wp=ρA2ω2(△V)sin2ω(t-x/c)
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总能量传递方式为:①介质振动质点得动能和势能随时间同时发生周期性变化。②振动质点以获得能量又向下一质点放出(传递)能量得方式传递声波。
在超声波得传播中,表示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具有得能量称为能量密度(w)。即:w=△w/△V=ρA2ω2sin2ω(t-x/c)
由前所述可知,w也时随时间而变化得。在一个周期中,其平均值为:w=1/2ρA2ω2(单位:焦耳/厘米3,J/cm3)
即平均能量密度与振幅得平方、角频率得平方和介质密度成正比。因此,在能量密度一定得情况下,,介质密度越小,振幅越大。
(7)声压:声压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单位截面积所产生得压力变化,也即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得压强与无声波传播时得压强之差。根据声波传播得特点,声压也周期性变化于正常值与负值之间,一个振动周期得声压为:Pm=ρCAω(单位:N/cm2)
即声强与介质密度(ρ)、振动幅度(A)、振动速度(ω)和传播速度(C)成正比。
(8)声强与声强级别(分贝):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得单位面积得能量,称为超声强度,简称声强(I)。单位为瓦/厘米2(W/cm2,mW/cm2)。声强与声场中得能量密度(w)和超声传播速度(C)成正比,即:I=ρCA2ω2/2
也即声强与振幅得平方、角频率得平方、介质得密度成正比。
声强可以小到每平方厘米数维瓦,也可以大到每平方厘米数千瓦。人耳对声强变化得分辨能力较差,声强每增加10倍,人耳主观感觉只增加1倍。为了解决声强很大差别在表示